
——“我应该一直忙于赚钱,努力工作,再工作,却忘了我所爱的这一切吗?还是我应该好好享受人生,体验人生中最平凡的美好?这答案,看似简单,却也很困难。去享受吧!享受人生中最平凡的美好,享受人生!活在当下!别等到像我这样一个糟老头,一晃就走到了人生的尾声。”
多么美妙的片名。人生可以如高山一样去敬仰,也可以如老友干杯一样的碰撞。无论态度方式是怎样,温和抑或激情,人生都应美好的度过。
某位朋友最近在感怀自己过去的理想,生活的重压早已让他亦步亦趋的与生活妥协。生活的如此平淡与寡味,让他不堪重负。也许积累下的疲惫,已经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未来,前方没有答案,只留给他一片迷惘。
可谁的人生不是这样平淡又抱有遗憾呢,电影里的老头伊斯多罗
70多岁了,还要坚持完成一直未能完成的成人礼。他可以一直拥抱着理想,拥抱着希望,人生长短,总有机会去实现梦想,岁月的洗练下,他稳重又顽皮,既是孩
童又是智者。年轻的我们,在理想面前又需要怕什么呢,路途艰难,紧紧拥抱理想才是应有的态度。无论生活在何处,理想不因地域而改变,也许小城市的闭塞让人
痛苦,但同样大城市的繁华也让人孤独。生活的美好在于心态,而不关乎地理。所以伊斯多罗可以在智利的小镇上快乐的度过一生,而女儿即使身在智利仍然还要牵挂万里之外的其他。即使如女儿这般,慢慢的也开始考虑是否就如父亲般在这里度过人生。
回归电影,在影片里可以清晰的分出四条线索。一是女儿从墨西哥回归智利之旅,二是女儿和牧师之间的短暂感情,三是父亲梦想的实现过程,四是父亲与女儿互相认
可对方。虽然线索众多,可关键人物仍然还是父女两个。父亲用行动感动着女儿,女儿则在家乡人们的温暖下慢慢被改变。女儿与父亲之所以有隔阂,是因为父爱一
直以来的不在场。她与母亲一直在墨西哥生活,父亲则在智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这个女儿是个”孽种“,类似于父亲与小三生下的孩子。这是矛盾的关键点,女
儿以为父亲不爱自己,可父亲却深深的爱着女儿。这个状况在影片中一直没有彻底的改变,即便在后段两人的关系缓和很多。但二人心结依然存在,尤其是女儿一
方。
这种心结如果不能及时解开,对于父亲有限的生命是绝大的遗憾,而对于女儿,也同样是一生也不能弥补的缺失。导演将这个关键设置在了父亲离开人世之后。成年礼对父亲是某种生活的念想,当仪式完成之时,生命如释重负。女儿却在父亲逝世之后,才真正了解到父
亲对自己几十年来不改变的爱。虽然这种感觉有些许凄凉,但逝者已逝,生者节哀之余,更应该秉承着逝者的信念更好的生存下去,享受生活。这便是导演在此片里
想表达的。电影的灵感本就来自于导演朋友临终前的一句“人生当及时享乐”,而导演将这句话衍生成这么一部温情的电影,也是希望观众在看完之后能重新思考生
活与生命的意义。
所以,也许结局父亲的离去让习惯了大团圆结局的我们有点遗憾,但它却是一个最有韵味的结尾,残缺的才是最美的,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生活的道理即使说过千遍万遍,我
们也许都视若无睹,直到亲历才懂得道理的浅显与珍贵。生活不是要我们追悔或消极的对待,贫与富不是幸福的绝对标准,知识的差距亦不影响生活的水准,幸福的
生活可以处处开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勇敢的面对,积极的准备,一味的追忆后悔不是解决之法。当理想渐渐离我们远去,朋友,是否该考虑是否我们自己出
了问题。生活没有出错,它还是按它的规律在运转着,理想面前,低下头的不是生活,是我们。
享受人生!活在当下!
也许说总比做容易,但你我起码要努力为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