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动画里的世界末日 [9]——动画里的世界末日](//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2]里人类的世界是正在被自然的力量摧毁,[9]里人类则已经消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残败不堪。CG技术的发达为动画片的表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有了超出现实的基础,于是才有了现如今动画片天马行空的想象。
[9]
里的人类早已幻灭,存活下来的是人类的制作。代表邪恶的机器,象征正义的布偶,无一不是人类亲自用手缝制。讽刺之处在于,人类的产物机器人消灭了他们的主
人,其实这种理念并不新鲜。西方人对科技与武器的探讨由来已久,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将毁灭人类的轮调也从来没有销声匿迹。当看着高科技制造出的导弹不
时的还在地球某处开花时,这是人类对自我的反思与叩问,未雨绸缪也好,杞人忧天也好,自己的原罪自己承担。[9]里,人类——那个既制造了“雅典娜”又创
造了“潘多拉”的人,已不是主角,彻底的沦落为了配角,只是偶尔在布偶的口中会被提到。
在我看来,影片是有多重表意的。一层通过布偶的眼睛
观看世界,这是有指向的批判。主观视角的环视下,是要人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所创造的世界,将拷问直接让观者背负。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指代,当9用推开
摇摇欲坠的窗户,一个快速的拉镜头拉出了世界的远景,前景与背景以及衰败的主体一起营造出了视觉上的逼仄感,如此灰暗的世界是谁造成,问责的意味自然的表
达出来。
而另外的一个表意,是附着在那群布偶身上的。9个布偶缔造他们世界,苦难与成功交织,胆怯与勇敢纠缠,是如此的像人类。这群布偶有
着对同类的天然亲切感,这也同人类相似。在9来到了布偶人的世界中时,等级的区分开始显现,有国王,有傀儡,有神经质的作画者。这种身份的区分渐次的将布
偶分了阵营,一面勇敢、一面懦弱,还有一个摇摆不定。他们优缺点兼有之,在与邪恶的对抗中都发展了自己善的一面。这是典型的戏剧冲突的角色设置,正与反的
对立,以及矛盾的中立体。只有当危险来临并真切的危及到自己的生命之时,才不得已而为之的站在了一条战线。布偶的这些性格特征,是如此的与人类有关。
更
深一个层次,则是机器人与布偶的对抗中所体现。机器人在没有激活之前,只是一堆物质的存在。它的存活,是需要借助于外力的帮助。而布偶,他们虽然身躯柔
软,无力与机器人进行正面抗争,但他们拥有的是一种更高级的存在——灵魂(亦即思想)。在黑格尔的理论体系里,理想的世界是高于现实世界的。所以,布偶们
通过灵魂有了思想,他们开始互相救助、互相扶持,甚至于做出决绝的选择。这本就是更高明的方式,最终能够站上胜利之巅,是对灵魂的褒奖。导演将人类的性格
抽离,再赋予了这9个布偶。因此有评论认为,这9个布偶分别代表了人类的9重人格,姑且不论这种硬性的归类是否正确,最起码,导演是人性化了这9个布偶。
因为他们拥有了各种的人性,作为非生命体的他们也就拥有了灵魂。从而演化开了[9]片的终极之义,只要有灵魂有人性,希望总会存在。当
篇末,死去的5个布偶的灵魂升天,幻化成的雨水开始重新滋润这片神奇的大地,这是黑暗前黎明的先兆,也是生命即将重来的前奏。当9个布偶的活动是如此与人
类有关又相似时,表达的是导演对人性善的希冀。
[9]的故事并不新奇,吸引人的是新鲜的创意。将软绵绵的布偶当做拯救末世的英雄,这是一种
对既有概念的突破。形式上的创新之外,电影本身也是值得褒扬的。蒂姆伯顿的监制,自然是带有他喜好的口味,《剪刀手爱德华》的怪诞自然也融入在[9]里,
[9]的色调灰暗阴森,一点也不同于动画片的过往之作,担负的意义如此重大也省去了动画片中的搞笑形象,这是对现今动画大片的一种挑战。尽管在好莱坞规则
中,动画片是老少同乐的。9的票房不理想自然与题材的沉重、不讨喜有关。
但反过来说,背上包袱的[9]没有了一种清爽的感觉,说教的意味过
于浓厚,言多必失的古训自有其道理。电影是要让观众主动去想,而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大道理,道理谁都明白,说教式的方法自然不得人心,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教
训人类,[9]应该向《Wall·E》学习一下。而剧情的苍白之处在于,贯注了人性的布偶完全没有了自我风格,只是人类的又一轮替代品。短片向长片的转
换,难在如何本能短时间讲完的故事拖长,桥段的添加、镜头的跳转都是如此考验导演的功力,[9]做到了一些,但还不够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