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 乌托邦……那离我们远去的中国摇滚

(2009-11-10 20:20:24)
标签:

娱乐

分类: 映画人生

晚上去学院看南方周末主办的纪录电影展播,放的是盛世明导演的《再见 乌托邦》。一部中国摇滚乐的十年纪录。

这 是一部纪录电影,分了3条线索来讲述,正是中国摇滚乐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导演的想法很巧妙,小问题出在,这三条线分别是由不同的人物来展示,其中又穿插 进了其他更多story teller,这便使得线索有些杂乱,而对社会环境下摇滚乐的变迁原因没有做更深的探究,篇幅原因,也同样没能做成一部中国摇滚乐的影像志。正如影片的参 与者何勇(魔岩三杰之一)所说,虽然对摇滚环境的分析不透彻,但还是适当的将中国摇滚乐的状态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我 对摇滚音乐无甚了解,观影过程中却也几度热血沸腾。当90年代的崔健、窦唯奋力忘我的在台上怒吼,无尽的激情投入,那是一种对青春对自我的释放。在那么个 相对自由却也迷惘的年代,人们需要一种通畅有力的渠道来宣泄自己积蓄已久的不安与躁动,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起码对中国的摇滚乐来说。时至今日,摇滚乐已 经边缘的前进乏力,是文化环境变化使然,还是人们本身的心态变化导致,个中原因,该是复杂难懂的。

让 人唏嘘的是那些rocker们的境遇。那个洋气、长的很漂亮的吴珂死了,剩下了自责的父母回忆与面对一切。那个来自乡下的小孩抱着对摇滚的热爱来到北京, 因为钱还在踌躇到底要不要回家,给父母买套保暖内衣,也是再三考量尽量砍价,在窘迫的生活前面音乐的理想该何去何从。影片最后,几个乡村青年伴着吉它用不 纯正的粤语唱着《真的爱你》,那应该代表着一种力量,也是导演最后想表达的一种希望,但个人认为这刻意的镜头有点破坏影片纪录的味道。

有幸在现场见到了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影片中的何勇,穿着海魂衫,戴着红领巾,嘶哑着嗓子在怒吼。十几年过去后,何勇去唐山的后海酒吧表演,组织者却让底下 的参与者不要过于躁动(之类的意思,记不太清楚了)不知道台下的何勇看着时是怎样的感觉。十余年的时间磨砺掉的不只是他的激情,也是他的才华。提问环节,何勇走上台,挺起的肚子摆明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姿态,当听到他嘴里说“如果有歌唱比赛找到他当评委,价格也合适的话,他也愿意。”这是何等让人心酸的回答, 换成是十几年前的他们,答案应该是暴怒的一句否定或者压根就是不屑于此类问题吧。可花已逝,人亦非,曾经的理想主义都在当今的现实下低头屈膝,有新闻说这 部影片是中国摇滚乐的挽歌,来祭奠业已逝去的中国摇滚乐,然而导演仍然是抱有期望的。

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希望能够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上演。中国摇滚,勇敢坚定的走下去吧!影片的英文名叫做  Night of an Era ,导演说他更喜欢英文名字,因为它代表了希望。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时代的开始,唯愿下个时代对中国摇滚的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