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最近感兴趣的科学杂志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读者的问题:
“你们会‘动耳朵’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小时候的某一天下午,没有任何人传授经验,我就忽然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来驱动耳朵后面的肌肉收缩,从而让自己的耳朵前后移动——注意,不是头皮和面部肌肉带动的耳朵移动,而是耳朵本身前后移动。我相信很多不会动耳朵的人,他们同样有这几块肌肉,只是他们的大脑没有‘接管’这些肌肉,是不是?”
杂志编辑的回答如下:
“恭喜你,你很珍贵。控制耳朵动的肌肉是三块耳外肌,分别是耳廓外肌、耳廓前肌和耳廓后肌。一般认为,人类的耳外肌已经退化了,活动甚微,机能几乎完全丧失。它的现存功能可能是维持耳廓的位置和预防耳朵下垂。
叹气了吧。在很久以前,这三块小肌肉也曾风光过,那时候人类祖先可以像其它灵长类动物一样,通过摇动耳朵来表达情感,监听声音。如今,只剩下像你这样的少量“异能分子”,才能传承这种能力。
这是你体内少见的基因,也许这是你独有的特征——所以你会动耳朵。你很珍贵。”
恭喜我吧,我也会动耳朵。哈哈——这声“哈哈”,其实是苦笑——我大概是在初中二年级左右,无师自通地发现了自己会动耳朵,如你所想,很惊喜。惊喜之后自然是显摆,于是,我练习了那么一段时间,使我的耳朵变得很灵活,甚至可以有不小的移动幅度。
之后,我开始在各个场合叫嚣:我会动耳朵,你们谁会?在得到否定之后,我的表演宣布开始。随后,大家无不啧啧称奇,然后再陷入到“惊奇—苦练—失望—遗憾—惊奇”的无间道里,循环之后对我产生出有限的崇拜。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会动耳朵、并且移动幅度很大,远远超过那些仅仅只会移动幅度极小的耳朵们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朋友,甚至多年不见的同学在见到我的时候,第一句话都变成了:来,动一下耳朵看看。
我不是猴子,所以也不想每天靠耍玩意来做表演——几个月后,我终于放弃了这个特殊的才能,告诉大家:我的耳朵不会动了。又过了至少一个多月,“围观”我的人才渐渐少去。我得出的结论是:做一个“异形”,实在是太累了。
十几年后,在看完那本杂志时,我特地跑到镜子前,侧过脸,调节耳朵周围的肌肉——我的耳朵还会动,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