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了都要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2016-02-20 09:40:25)
标签:

杂谈

这几年电视歌唱比赛,几乎每一档都会遇到歌手身体状况不行的。也许看太多各类假唱为主联欢晚会,从没觉得一个唱歌的会在特殊场合突发诸如发烧、感冒、嗓子疼等病状。再加上经常听到的都是什么一年有三十二场演唱会,或者是连续十几场打破什么记录之类的神话,人们已经相信只要你是歌手,你就是个铁人,不仅要会十八般武艺,更拥有旁人羡慕不来的身体。热能到沙漠赤道,冷能上北极探险。那参加的估计不是歌唱节目,是跟着贝爷去冒险。

    当然,随着每档节目都会有人生病的事越来越多,大家也明白其中道道,就是既然是一个带有比赛性质的节目,结果往往很重要。在大家出尽招数后,打打煽情牌博点同情分,会在同等水平表现中显得有一点优势。但是人们也发现,很多说难受病情严重者,到了现场演唱时看不出来,这种奇迹恐怕医学比较难解释,只有打分投票的人心中知道他们这么做到底是想要什么。
    鉴于一场比一场有突破和更有支持率的表现,信在本期“我是歌手”不需要一次同情。虽然节目组还是把他看病打针的视频放在演出之前,但从信的表情里看得出他并没有把病情放在心上。这种要么拼要么死的感觉,让人突然想起了很多摇滚乐队那种状态。特别是在他们做音乐最早时候,没有钱没有名声,有时温饱都成问题,一次演出机会十分难得。如果这个时候有状况,害怕了,选择退出,那么就失去一次和观众交流机会,就少一次让人们感受自己音乐机会。那个时候摇滚人都很拼,就像尼尔·杨那首经典作品里唱的“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摇滚就是需要一把火,点燃观众同时也会燃烧自己。
    《末班车》鬼使神差变成一次富有寓意的告别。萧煌奇平静的演绎在信手中多了几次起伏。广播采样给人一种别离思绪,第一段里就唱出比赛中选手疲倦心情。“走得太累了,眼皮难免会沉重”。虽是娱乐节目,淘汰赛制多少还是个参赛歌手心上放了压力。比起排练时,信还是选择原调而不是降八度来表达情绪,在几个音上明显听出嗓子里的摩擦已经到极限。加入摇滚吉他桥段后歌曲变得而不像萧煌奇版本那样感伤,而是在弦乐烘托中多了一点悲壮和从容。副歌里“别回眸,末班车就要开了,你不过先走,深爱是让不舍离开的人好好走”变得淡定而有力量。C段信直接把嗓子病情抛在脑后,几个略带嘶喊的高音将离别后留下的念想唱出,有种拍着胸口约定再见的情绪。

    作为一个也靠讲话混饭吃的人,我清楚地知道嗓子疼痛在唱歌时带来的强烈反应。我之前很喜欢K歌,做老师后经常要上课和管理纪律,嗓子经常会痛到不想开口。如果非要陪人去唱K,除了音色难听之外,感觉到喉咙里肉摩擦到要出血的疼痛才是揪心的。从信演唱中好几处都听得到这种生理极限,但他都用一个摇滚人特有的拼劲把它们对付过去,反而在这种放开一起的演唱里听到与歌曲相符的别离愁绪以及挥手道别的从容坚定。
    同是嗓子出问题,张信哲在第一次出场时的糟糕表现拿到第二,信却以带病不遗余力去完成一首完整而感动的作品的情况被末位淘汰。他不是像洪涛说的输给身体,明显是输给没有用心感受的五百个听众。不过他的悲壮,也反衬出他当年在成名曲里唱的“死了都要挨,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就像他在舞台上那样,拼尽全力去冲高音,去诠释歌曲情感。管他身体如何不舒服,管那下面听众会给出什么投票结果,爽到自己,没让这首歌因为病情烂掉,这就足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