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百合》及其赏析——《低语读花》

(2007-07-02 16:55:12)
标签:

佳作赏析

分类: 佳作品读(写给小学生)
 

山百合

[日]德富芦花/文  陈德文/译

 

    后山山腹长满了葱茏茂密的萱草,中间点缀着一两棵山百合。白花初放,犹如暗夜的明星。转眼之间,很快开满山麓,含笑迎风。而今,这花比午夜的星星还多。

    登山访花,花儿藏在深深的茅草丛里,不易发现。

    归来站在自家庭院里眺望,白花含笑,要比茅草秀美得多。

    朝露满山。花也沉沉欲睡了。

    黄昏的风轻轻吹拂,满山茅草漾起了青波。花在波里漂浮,宛若摇曳在水里的藻花。

    太阳落了,山间昏暗起来,只剩下点点白花,显得有些惨淡。

 

低语读花

高岩

 

    读这样的文字,犹如手中拿着一枝美丽而脆弱的花儿在风中,要轻轻、轻轻地读,不要让呼吸碰坏了它,即使是在心里,也要放低声音。

    这样的文字从口中流过,会把你带到山野,带到草丛,让你看到草的摇摆,闻到花的香气,看到星星的光芒。

    就像被清水洗过一样那么干净,空灵,这文字,不需要很长的篇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它简单,这简单中有悠长的韵味,有如空山笛音,有如一声叹息。

    你,小读者,用心观察过一棵树吗?是否注意过夕阳在天空一点点沉落?你曾经留意过一朵花是如何打开自己,又怎样慢慢凋零?是否从这篇文章中领略到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一样,是大自然的儿女。

    注视着这一片山草野花的,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在文中,我们感觉到了作者心思的柔软细腻,丰沛多情。读它,让我们的心也有了一片草色风声,一片白色的山百合。

    同样清爽干净的文字,在我国宋代的大文豪苏轼笔下也有一篇,短短的笔记,叫做《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也。

    即使我们对古文不很熟悉,也能读出在佛寺的庭院里,月色如水,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好像水中的水草,两个好朋友无语地欣赏着这空闲的一刻,是多么难言的幸福。苏轼仿佛信手拈来,无意地记录了那美妙的瞬间,与德富芦花的感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写这样的文字,我以为,首先的需要不是优美的文笔,不是读很多名著,不是听大作家讲他的写作经验;写这样的文字,需要的是宁静放松的内心和不染尘埃的眼睛。在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以后,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我们了解了许多世事之后,还要保有这样的眼光和心灵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