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市不得不防向下走(收评暨周评)

(2021-07-09 15:43:54)
标签:

股市

分类: 股票
后市不得不防向下走(收评暨周评)

盘面解析
    周五大盘低开11个点,指数震荡反复,最高上摸3529点,最低下探3485点,收在3524点,下跌了1个点,跌幅为0.04%。成交有所萎缩,个股涨多跌少。

    周四收评分析“技术面上今天大盘在震荡反复中下行,指数跌破5天线,向上趋势线也再次失守。今天成交大幅放量,资金巨量流出。日线MACD绿色柱状放大,KDJ、RSI开口放大。周线MACD绿色柱状放大,KDJ开口放大,RSI开口走平,周线收一根十字小阳线,20、30周线死叉依旧,10周线再次失守。中短线都不容乐观。”。                                                                                                                                                                                                       
    周五大盘震荡反复,超级资金流入不少,总量资金继续大量流出。

    上周周评分析“技术面上本周大盘在震荡反复中下行,收出中阴线,指数跌破向上趋势线。周五日线MACD红色柱状再次消失,死叉再现,KDJ、RSI也都出现死叉。周线MACD红色柱状即将消失,KDJ、RSI都已出现死叉,K线阴包阳,指数跌破5、10周线。大盘跌破向上趋势线,短线风险增加,如趋势线拉不回来,要放下台阶。”。

    本周大盘二涨三跌,K线图上则是三阳二阴,指数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复。一周上涨5个点,涨幅为0.15%,周线收一根十字小阳线,20、30周线死叉。    

    从日线、周线的形态、均线和技术指标看,指数或回到3328上来时的通道里整理。

中期趋势
    上周五大盘杀跌跌破向上趋势线后,本周大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震荡反复。指数三天收在趋势线下方,周五更是一度跌到3328上来的上升通道下轨附近,好在收盘又回到上轨附近。

    技术面上本周大盘震荡反复为主,指数收出十字小阳线。周五日线MACD绿色柱状稍有收缩,KDJ、RSI开口走平。周线MACD红色柱状消失,KDJ、RSI都已出现死叉,20、30周线也出现死叉。周五大盘收回到向上趋势线附近,似乎又给后市留下一丝期望。

    周四收评指出,尽管昨天收盘技术指标、资金流向、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我还是警示了20、30周线死叉这个非常不好的信号不消失,中线就不能安心。既然今天不能顺势向上走,既然杀跌跌破向上趋势线,那么后市中短线都不容乐观。

    周五大盘前一小时向下杀跌,一度跌到3328上来的上升通道下轨附近,一个小时时间沪市资金单边流出120多亿。不过下轨好像也有支撑,之后大盘持续回升,指数也一度翻红,收盘拉的上升通道的上轨附近。

    这里说的上升通道上轨,希望大家要有个概念,不要以为上轨是走得很强了,其实是下台阶了。3328上来的上升通道在5月25日那天被向上突破,之后一直是上一台阶整理。而周五一度跌到3328上来的原通道下轨,收盘虽然拉回到上轨附近,依然还是下台阶了。

    后市大盘如果从20、30周线死叉的角度看,还要向下走才是正常走势,而在3328上来的原通道走,那算是很强了,目前这个通道大致在3480-3530之间。一旦跌破3480的下轨,趋势就逆转了。从历史K线看,20、30周线死叉,中线趋势逆转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操作提示
    操作上适当控制仓位,轻仓的在震荡反复中或可逢低适当加仓。我一向认为仓位控制不能绝对,空仓满仓都是不理性的。不管涨跌都不难受,都能轻松应对的仓位是你自己最合理的仓位。当然,涨也难受跌也难受的人除外,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来股市的。

    周评只在公众号独家发布,需要的朋友请去关注我的“首山看盘”公众号查阅。

郑重声明:
    本人仅写一些对于市场的个人观点,不会和任何机构或个人有所谓的操作方面的合作,更不会主动联系陌生人,商谈股票相关事宜,凡以我的名义主动联系你说股票,都是假冒的,切勿上当。

    转载本博文章须经本人同意并署上本人名字,否则就是侵权,一旦发现,本人将在日志上曝光你的行为,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