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2006-02-28 14:19:52)
分类: 戏玩光影.摄影笔记
早春并不适宜出游,南方的正是下着淅淅沥沥细雨的梅雨季节,到哪里,总是细雨相伴。不过,众人都说,要欣赏烟雨漓江,只能是细雨时节方能休味漓江上烟雨萦绕山峦的水墨意境,那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出发吧!
 
(一)千古灵渠
从桂林市往东北方向行58公里有一个县城——兴安县,兴安县内有条水街,水街其实是一条古老运河流过县城里的河道,而这条运河,就是灵渠。在公元前214年,秦人为了攻打岭南,无奈山高路远,粮食供应不足,所以选择了一条由南向北流的湘江,在兴安处修筑了一条运河,连接了湘江与漓江,从而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军马与粮食就通过这条运河源源不断运至岭南,从而实现了秦始皇统一的大业。
 
我来的不是时候,灵渠正在进行修复铧嘴,挖掘机正在河道里清除淤泥,河道中间堆砌了一条泥路,方便机械出入。所以当我沿着水街一直走,水街的水失去了往日的灵性,变成了一滩污水。水边依然有青青垂柳,柳条却了无生趣。水边的石板路被细雨冲刷得光洁如新,但漫步其中,却感受不到古人泛舟嬉水之乐趣。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灵渠是古人千年前的智慧结晶。当时的人们修筑了分水堤坝,湘水一分为二,三分水向南流向漓江,七分水向北通往湘江。为保持水位平衡,修建了大小天平两个堤坝,作用于拦洪泻水,洪水涌来时,多余的水依然从湘江故道排走,保证了南北二渠的安全。大小天平呈“人”字形,横跨在江面上,宛如一对兄弟,紧紧相连,永远肩并肩抵御了千年的风起水涌。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铧嘴的修复,虽然没能让我看到湘漓分派的壮观,但也让我幸运地漫步于大小天平,清晰地看到了古人在修建水利时的高超技艺。大小天平由石块与木块呈工字形相嵌相成,这样,当水漫过时,石块的坚硬与木块的柔软刚柔相辅,堤坝才不会因为流水的冲刷松动脱节。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堤坝的前端,古人制作了石锁。两块竖的大石板中间留一个凹口,再往口子里横着嵌入一块大小相宜的石块,这样,两块大石块就被紧紧地锁在了一些,与现代人所用的螺丝有异曲同工之妙。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早春漓江,一路细雨相伴
 
我站在大天平上,遥望北方,依稀看到了古人的商船川流而来,顺流南下,成就了水街繁华一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