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券的记忆

工业券的记忆
前些日子遛弯,在一家乡镇展室中看到了多年前的票证,不由得勾起心中的记忆。当年的票证相当于第二货币,它本身没有面值,只是一种凭据,所以有钱没有票证也不能把商品买回家。
记忆中的工业券是票证当中晚出的小老弟,似乎是在1960年代初才有的。那时粮票布票食油票早就施行好几年了,它才出现在市场中。从展品的四张工业券中可以看到,最早的一张是1962年,最晚的是1975年,这就是说工业券购物凭据,在京城市场中至少施行了15年之久。
记忆中,工业券的发放不是像粮票布票按人头每人都有,而是以工薪比例发放给个人的。就是说,只有在企事业单位上班,挣工资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工业券,而且是工资越高的得到的工业券也越多。所以,工资低的人多少有些怨言,我就听到过一位大婶报怨自己工资低,家里工业券不够用。
工业券是干嘛用的?券上写的明白,是用来购买日用工业品的。日用工业品种类账繁多,包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各类家具、烟、茶……各种商品又按不同的使用价值收取多少不等的工业券。比如自行车可能要八九张券,大衣柜可能要十几张券,皮鞋可能要一张券,一两茶叶可能需0.1张券,等等。记忆里,购日用百货不要工业券的商品不多。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那会儿并非商品充足,很多时候即使钱券具备,却仍无东西可买。很多的时候需要人们伸长耳朵,四处探寻,探听各大商场出货情况,一旦发现有货就要急速奔驰,争取抢货到手。还有另一种情况,想买的商品有货,就在柜台里摆放着,但有钱无券,也只能望商品而叹息。
各种票证退出市场的时间虽然有些年头了,但看到它们仍然是记忆犹新,只愿它们永久成为收藏者的玩意儿,不再重来。
2024年3月2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