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庐山散记(四)

(2023-11-09 20:20:58)

庐山散记(四)

10月20日,是游览庐山的最后一天。夜里下了场不大不小的秋雨,早上雨停了,虽然凉风嗖嗖,但天气却晴得不那么敞亮,好像有一条极薄的纱巾隔在天地之间,看近物显不出来,远眺就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大文豪苏东坡有诗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他把庐山雨与钱塘潮相提并论看作一般,可以想象庐山之雨有情趣。我有幸赶上了庐山下雨,却无缘一睹胜景,谁让雨下在了夜里?庐山是避暑之地,海拔在千米之上,有人说与山下差一个季节,自有道理。秋雨之后天气骤凉,我多加了衣服,同伴也加了,但加得少,受了些冻。


庐山散记(四)

   这一天的第一个目标是五老峰。五老峰与三叠泉相近,因五座山峰并列相连,有说“如五老人席地而坐”,亦有说“如五老人轩然连袂”而立。是坐是立,我在山中不识五老峰真面目。

在山下,看到一磴磴的台阶连想起三叠泉来,心里又发怵,问工作人员。回答:“有700多级台阶,上去20多分钟。”我想,他说的是小伙子,我须慢走,就算时间加倍也还可以,于是心中放松,极愿一试。

初,路在山中,尚不觉风大,再上,则路在山脊,风从侧面吹来,掀衣吹帽呼呼作响。此时脚下的路,一边是千仞峭壁,一边是茂密山林。沿路峭壁侧不断有向外突出的平地,加设简单栏杆便为观景平台,凡有这样的地方,我都要走过去站站看看。那张山下寺庙的照片就是在简易观景台上拍摄的。寺庙三面环山,居高俯瞰即便不懂风水也能看出所占地势极好。不知是庐山中的哪座寺院。

我们上到了一峰和二峰,这两位“老人”是紧紧挨着的,一峰比二峰稍矮,其他三位“老人”还在远处,不再前往。山顶上视野开阔可以看到鄱阳湖,但似有面纱在前,虽缥缥缈缈也能感觉到辽阔湖面似上接蓝天,犹如湖中水天上来。山顶上风更强烈,有小卖部可挡风,但也不敢多待,能上来就心满意足了。

 庐山散记(四)


从五老峰下来就去了相距不远的含鄱口。顾名思义,此处山势三面张开,形如巨口,鄱阳湖就在其中。其实那湖还远着呢。原想在这里看鄱阳湖应该更清晰,但事与愿违,反倒不如在一峰处看得真确。极目湖面,看过去白茫茫一片,索性连拍照的心都没有了。从这里看五老峰倒是清晰些,便在含鄱口的小亭子上拍了张照片,欲一睹五老真容。

没有在含鄱口作过多的停留,回到观光车站去了如琴湖。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南昌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