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悟空为什么会受困紧箍咒

(2017-02-23 22:56:10)
标签:

紧箍儿咒

孙悟空

观音菩萨

西游记

游文意

分类: 游文意:品西游记--论帝王路
         一场西天取经可分为多个立场。唐僧的角度,是一个臣子的效力。孙悟空的目的,为了重获自由。佛教的立场,则是若有求取真经者,可得正果金身。

      正果金身或者金身正果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职位。观音菩萨曾许诺龙马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最后玉龙太子加升汝职正果,只得天龙八部一职。

      再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唐僧是个不听教的佛子,孙悟空是位反天宫的的臣子,他们都是有罪之身。即使求取真经,让那大乘佛法永传东土,也不过是将功补过罢了!更何况,取经的成功即圆了唐僧的效力,也给了悟空的自由,他们所得的正果理应和八戒,沙僧或龙马相近,不高不低即可。

      然而,唐僧加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亦为斗战胜佛,一十四年的西行之路成就了两个佛位。这叫那些少则百年,多则千年万年修持的金刚罗汉菩萨等作何感想呢?那么,佛祖为何会轻易给出两个佛位?或者说,唐僧和悟空是如何争取到的呢?下面来看看师徒二人的心路历程。

      
      初次离合

      话说,唐僧救出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夜宿晓行,一西去路,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这六人乃是一伙强盗,一个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第十四回,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諕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翦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我就做不到‘齐天大圣’了。”三藏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两种性格,不同理念有所摩擦也属难免。孙悟空秉承的是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唐僧则坚持虽是强盗,却不该死罪,出家人应慈悲为怀,就是死也决不敢行凶。一套俗视与佛理的组合拳,打得孙悟空毫无招架之力,一怒之下一句‘老孙去也’撇下唐僧回东而去。

      孤孤零零的长老只得收拾行李,捎在马上,也不骑马,一只手拄着锡杖,一只手揪着缰绳,凄凄凉凉,往西前进。行不多时,只见山路前面有一个年高的老母,捧一件绵衣,绵衣上有一顶花帽。

      老母道:“我有这一领绵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原是我儿子用的,他只做了三日和尚,不幸命短身亡。我才去他寺里哭了一场,辞了他师父,将这两件衣、帽拿来,做个忆念。长老啊,你既有徒弟,我把这衣帽送了你罢。”三藏道:“承老母盛赐,但只是我徒弟已走了,不敢领受。”老母道:“他那厢去了?”三藏道:“我听得呼的一声,他回东去了。”老母道:“东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三藏闻言,低头拜谢。那老母化一道金光,回东而去。三藏情知是观音菩萨授此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话分两头,那悟空别了师父,一觔斗云,径转东洋大海。按住云头,分开水道,径至水晶宫前。早惊动龙王出来迎接,接至宫里坐下。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着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别了龙王的悟空,正走,却遇着南海菩萨。菩萨道:“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不保唐僧,来此处何干?”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道:“向蒙菩萨善言,果有唐朝僧到,揭了压帖,救了我命,跟他做了徒弟。他却怪我凶顽,我才闪他一闪,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萨道:“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言毕各回。

      从破除六贼的离到圯桥进履的合,初次离合使得孙悟空戴上了伴随他一路西行的紧箍儿。从表面看,这里要表现的是一个破六贼,悟前程的孙悟空。但就整个过程来看,孙悟空的破和悟得到是却是禁。那么,破和悟与这个禁有什么关联呢?

      破除六贼

      唐僧的背后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共计三十九位神祗。这路神祗,既是取经人的保护者,又是监视者。孙悟空离去后的菩萨等待,就要经历这路神祗往南海的报和菩萨反过来从南海到路旁的等,这里耗时少则也要半个时辰。但结果是,孤孤零零的唐僧西行一会即与菩萨相遇,菩萨的出现可谓相当及时。从时间上推算,菩萨的到来并不是这路神祗通报,而是特意相待。这也意味着,菩萨确定唐僧和孙悟空会有这次分离。要不然他的等有何意义?咒要怎样传于唐僧,箍要如何禁于悟空?

      但话说回来,唐僧和孙悟空的这次分离还是存有变数的。首先,孙悟空的长相凶恶,普通人见了脚软身麻,就是观音禅院里这些害命无数的和尚们,也来了一句:“那个白脸的似易,那个毛脸的似难,万一杀他不得,却不反招己祸?”对于一个棘手的对手,强盗们有可能选择抢有可能不抢。再则,面对六个翦径的强盗,孙悟空也会选择杀或者不杀。这两种可能完全是存在的。

      在此基础上,要满足菩萨的确定,最起码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强盗们一定选择抢,孙悟空也一定选择杀。任何一个条件的丢失,都会造成唐僧的不唠叨。不唠叨,孙悟空就不会离开。悟空不走,则菩萨的等待毫无意义!他的咒既不能传于唐僧,箍也不能禁于悟空。那在这两个不确定的变数面前,菩萨的确定又来自哪里呢?

      圯桥进履

      一声“老孙去也”的孙悟空一觔斗云,径转东洋大海。径转不是说突然转变方向,而是直接前往的意思。按常理来说,孙悟空的第一方向应该是花果山,即使他要去龙宫走走,也要先回家梳理一番才是。毕竟曾经风光无限的孙悟空此番还是蛮邋遢的!由此来看,悟空倒不是真的要离开唐僧,而是去东海散散心,解解气而已。

      自然,不是真走就要给他一个回去的理由,东海龙宫正好有一幅画,叫做“圯桥三进履”。综观西游,水域龙王也好,山岳神仙也罢并无收藏字画的爱好,老龙王的独一份甚是蹊跷,他是为了教育子女?还是勉励自己呢?对比唐僧和悟空之间的三分三合,圯桥进履的三出三进正好与其相应。这种手法无非是在暗示“圯桥三进履”专为悟空而挂。说白了这一景致只是为了给悟空一个回去的台阶罢了。当然,从合理性来讲,专为悟空挂画则说明龙王知道他会来龙宫。可问题是,龙王是怎么知道孙悟空会来龙宫的呢?
      
      不管是菩萨的特意相待,又或者是龙王预先挂画,终其原因还是孙悟空的破六贼。六贼是佛学术语,也就是指六根。能见色者谓眼根;能闻声者谓耳根;能嗅香者谓鼻根;能尝味者谓舌根;能感触者谓身根;能知法者是谓意根,破六贼除六根喻已无欲念。

      就理论上,除去了六根的悟空也算入道,然而破与不破的孙悟空并无本质区别,《西游记》甚至让情景重现,再次安排强盗,继而带出孙悟空与唐僧的又一次分合。很显然这里所谓的破六贼只是一种暗示,六贼还是孙悟空的六贼,只是不是内贼而是外贼。说白了这一伙强盗是孙悟空安排的。这也等于说,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局。

      这个局从孙悟空安排的六个强盗开始,由此带出了师徒间的冲突,继而给了自己一个离开的理由。同时,这一离开也给足了时间,菩萨的箍和咒顺利地传于唐僧。当然,箍和咒只为悟空而来,很显然离去后的孙悟空必须要回到唐僧身边。那要怎么回呢?这时就要一个好借口。无疑,龙王的这幅圯桥进履恰到好处!不但时间对了,内容齐了,连带着说服力也够了。孙悟空的一离一回最终使得一箍一咒各归其位。

      不过话说回来,设局都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此局中,孙悟空为什么要带上紧箍儿,甘愿受制呢?紧箍儿对孙悟空而言又有何玄机呢?我们接着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