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唐僧肉真的能长寿长生吗

(2013-02-28 19:45:26)
标签:

白骨精

唐僧

沙僧

西游记

游文意

分类: 游文意:品西游记--论帝王路

     话说唐僧师徒上路,早见一座高山。此山叫做白虎岭,山中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道:这里没人家化饭,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几个来你充饥。
  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

    

    这个被惊动的怪叫做尸魔白骨夫人。俗称白骨精。在《西游记》里,白骨精是第一个说出“吃唐僧肉能长寿长生”的妖精。之后,这种说法在整个妖魔界广为流传。

     比方说第三十二回的金角大王——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

     第四十二回的红孩儿——孩儿不才,昨日获得一人,乃东土大唐和尚。常听得人讲,他是一个十世修行之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寿似蓬瀛不老仙。

     第四十三回的鼍龙——昨日捉得一个东土僧人,我闻他是十世修行的元体,人吃了他,可以延寿,欲请舅爷看过,上铁笼蒸熟,与舅爷暖寿哩。

     第四十八回的灵感大王——一向闻得人讲: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不期他手下有这般徒弟,我被他坏了名声,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彀。

     第五十回的兕大王——我这里常听得人言:有人吃了唐僧一块肉,发白还黑,齿落更生,幸今日不请自来,还指望饶你哩!

     第七十三回的蜘蛛精——我等久闻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故此拿了他。

     第七十四回的小钻风——三大王不知那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说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延寿长生不老。

     第八十五回的南山大王——我这一向,常闻得人说,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罗汉,有人吃他一块肉,可以延寿长生。

    

     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有两个共同点。先是闻得人言,听得人说,闻得人讲等等。这意味着,妖精口中的吃唐僧肉能长生都是听别人讲的。接着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十世修行之人,十世修行的元体等等。这意味着,唐僧是金蝉子的第十世。

     在整部《西游记》里,闻得唐僧肉能长寿长生的妖魔,基本上都曾抓到过这个因肉成名的唐僧。可幸运的是,唐僧并没有被这些妖魔吃掉。也正是这份幸运,使得唐僧肉究竟能否长寿长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未解之谜不等于无解!虽说没人吃过唐僧肉,却也留下了一条线索。唐僧肉之所以能长寿长生,是因为唐僧是金蝉子修行了十世的元体。换句话说,如果能证明唐僧是金蝉子的第十世的话,唐僧肉能长生还是有点根据的。反之就是个谎言。现在来看一下,最有发言权的如来佛祖是怎么说的?
     
     美丽传说

    

     第一百回,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佛祖这句话对金蝉十世说很不利!一个前世是金蝉子,加一个唐僧的出生地东土,只能证明唐僧是金蝉子转生后的第一世,却无法支持唐僧是金蝉子转生后的第十世。并且,孙悟空的言语中也持相同观点。

     第八十一回,行者道:呆子又胡说了!你不知道。师父是我佛如来第二个徒弟,原叫做金蝉长老,只因他轻慢佛法,该有这场大难。八戒道:哥啊,师父既是轻慢佛法,贬回东土,在是非海内,口舌场中,托化做人身,发愿往西天拜佛求经,遇妖精就捆,逢魔头就吊。受诸苦恼,也彀了,怎么又叫他害病?行者道:你那里晓得,老师父不曾听佛讲法,打了一个盹,往下一失,左脚下躧了一粒米下界来,该有这三日病。

     这里就非常清楚了!金蝉子的轻慢佛法,其实是打了一个盹。要说打盹就打盹好了,居然还躧了一粒米下界!正所谓种因受果,金蝉子的躧米之因,让唐僧受了害病之果。要是金蝉子真的转了十世,他的躧米之因应该在第一世来承受,而绝对不会拖到第十世的唐僧。这也等于说,唐僧是金蝉子的第十世不能成立。

     既然唐僧不是金蝉子的第十世,那吃唐僧肉能长生的立足点就彻底瓦解了!没了立足点的唐僧肉不过是个谎言罢了。可惜的是,妖没有延寿的资源,长寿长生对他们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唐僧肉更是一种希望。诱惑过大,相对而言判断力就会下降,继而让一个谎言迅速上升为一个传说。

     一个有希望的传说是非常美丽的,但过于美丽往往又是致命的!最终各路妖魔,纷纷把生命结束在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下!那么如此“美丽”的传说到底是谁创造的呢?

    
     十世依据
    
     一个谎言等同一个因果!要想谎言成立,必须要因的可靠性大于果。成立的谎言要想流传,则果的重要性要大于因。怎么说呢?就好比唐僧肉这个谎言。在这个谎言里,果就是能长寿长生,因则是金蝉子十世修行。对于妖来说,长寿长生的重要性肯定要大于金蝉子的十世修行。这也是这个谎言能在整个妖魔界广为流传的原因。
    
     自然,流传的前提是谎言要先成立。要想谎言成立,则金蝉子十世修行的可靠性要大于长寿长生。也就是说,金蝉子十世修行必须要具备权威性。无疑,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最具权威的当属佛道两教。

     就战略安排来看,佛教创造这个传说的动机不能成立。毕竟各路妖魔的出动会给取经计划增加难度!甚至还有唐僧被吃,计划失败的可能性。这个传说的存在,对佛教只有害没有利。

     同样的安排,立场的不同,出来的结果也会不同。道教创造这个传说,正好可以引妖出动。既给取经带来难度,更有可能终结这个计划。这个传说的存在,对道教则是百利无一害。所以本着谁受益谁主谋的原则,道教才是这个“美丽”传说的缔造者。

     可话说回来,不管多么权威的机构,给某个人或事定义时,最起码要有一份依据。在如来佛祖都不认可的情况下,道教定义唐僧是金蝉子第十世的依据又来自哪里呢?

    
     第八回,观音奉如来法旨,途经流沙河。沙僧道: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
     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菩萨曰: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
     最后沙僧将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的葫芦安在当中,帮助唐僧过了河。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

    
     这段原文给出的信息很重要。沙僧原本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意思是,侍奉玉帝的銮驾的一员大将。这表明了沙僧是玉帝身边的人。沙僧也描述过自己的威风史——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说白了,沙僧就是玉帝的心腹。

     常理下,一名心腹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应该不至于被贬下界的。退一步说,即使要被贬下界,也用不着又教七日一次飞剑穿胸是吧?很明显,玉帝是在小题大做。

     流沙河位于北巨芦洲和西牛贺洲的交界处,也是唐僧西去的必经之路,菩萨道: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此河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如此凶险的一条河,绝对称得上是天险。

     天险挡道,不说有没有妖怪,就是有条船也不好过!如果唐僧取经时,河里不是沙僧,而是道教临时安排个童子,坐骑什么的,那难度就相当大了。于是,为了防止险上加险,玉帝先行一步,沙僧从被贬这一刻起,流沙河即是他的监狱,也是他的地盘。玉帝的小题大做,巧妙的让沙僧掌管着流沙河域。

     这一招已经很高明了,可更高明的还在后面。玉帝的又教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给了沙僧进入取经队伍一个绝妙的理由。受不了嘛!这倒好,原本可以阻止唐僧过河的,反过来却成了相助之人。玉帝的安排真可谓天险无险。

     有了沙僧的加入,唐僧的过河变的很惬意。书曰——那师父飘然稳渡流沙河,浪静风平过弱水。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

     这里除了沙僧这个功臣,还要算上葫芦和九个骷髅。葫芦是菩萨的,这九个骷髅沙僧说了——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流沙这水,鹅毛也不能浮,凡吃的人头,竟沉水底。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原来九个骷髅的超强浮力,正好克制了鹅毛不浮的流沙河水。菩萨利用骷髅的属性,以九宫的形式结合葫芦,让唐僧轻松的渡过了流沙天险。

     在这事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九个取经人的骷髅不会沉呢?要是作为取经人的唐僧也能够做到入水不沉,可以理解抗沉是取经人的共性。但偏偏唐僧入水就沉,一沉就到底。猪八戒还很风趣的称唐僧是“陈到底”。由此也证明了,沉于不沉和是不是取经人没有关系。这样一来,沙僧所说的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不能沉就是个借口了。这九个骷髅之所以拥有超强浮力,实际上是帮唐僧过河的法器而已。

     然而,有利就有弊!佛教给法器找借口,道教就可以用这个借口做文章。为什么取经人的骷髅不会沉?是因为取经人都是有道高僧。为什么有这多的高僧去取经?因为这是一种延续。那谁是下一个延续呢?

     唐僧一过河,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骷髅为什么早不消失晚不消失,刚好唐僧过河就消失呢?是因为唐僧延续了取经的使命。唐僧成了下一个延续。又因为唐僧是金蝉子的转世,延续着九个取经人使命的唐僧当之无愧成了金蝉子的第十世。这就是金蝉子十世说的依据,也是《西游记》里唯一的一份依据。

     很显然,这份依据不算完美!可是以道教的影响力创造出一个传说足矣。当然,传说终究是传说,因此《西游记》里看不到越界的妖魔,更没有出现群妖争肉的情景。

     不过,白骨精绝对是个例外。他冒着生命之险,踏着阴风只为了唐僧而来。那么白骨精为什么如此执著于唐僧肉呢?我们接着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