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喜欢书二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孙卫卫 著
同事长期系统收藏《书库》,当然还有爱屋及乌的周边,前不久送我一册精美笔记本,让我手写读书印象的时候也有美好的感觉。非常感谢,也很诚惶,我写读书档案,基本上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而且也不是看完当下就写,而是沉淀在那里,找个兴起的由头基本上一下子写完,也很少大事修改,定多是留一遍错字和不同的句子,放出去之后还能看到很多错误。也曾经用讯飞语音输入法弄过一二,那种浅尝辄止的不习惯,也曾在平板和手机上写过,费力且费眼,打字问题不多,关键是字句调整不很方便,
既然是要在这本精美笔记本上记述点有关读书和感想一类的东西,就希望能够记一阵子,起码是要把册子用完的打算。就在网上买了这本《喜欢书二编》参照学习一下。作者是科班出身,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有工作经历,是编辑也是儿童作家,看人家所记,有些启发。关于书籍的有关人、事、活动等,这里面五花八门的记录很多,足以让我缭乱,从而也知道,当你记录一类事情的时候,渐趋就会知道和归结到写作的几个文字方式和文字的长短,后面就是坚持的动力、时而的困难和记录本身的意义的事情了。因而说,每日或经常在本子上随手写下几段话,形成习惯是比较容易的,围绕着特定的方向,也是可取的,文字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的,写出来的东西还能示人,就是更可喜的了。
至于坚持之类,我不愿意说励志的,单说二例失败。一则是孩子刚出生时,打算记录孩子成长的日记,三五百字的体量,坚持半年多,不写了,除了个人不能坚持的客观原因,也因为皇后常看,觉得矫饰了我,不太愿意让写,慢慢地,多次辗转之后,就这100多页的笔记本也找不到了。另一则,是我有一册杂记,帮助孩子抄的歌词、记录好几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我创作的诗歌、随手的电话号码,出行带东西的清单等等,后来也不记了,也没什么原因,要说有,就是我有了其他的记录形式,渐渐不用,偶尔翻到它,也觉恍然,看看当年所记的日期,那才是MJ歌中所唱:消失的太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