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而手痛难忍,继而血脉偾张
2022-07-19 17:04:38
——组队参加“迎亚运”2022中国·建德17新安江“夏日冬泳”国际挑战赛侧记
今年的新安江水温有点低。三年前的这个时节,我们也组队参加过这项活动,当时的感觉没有今年这么寒冷。这次我们提早两天到达,下午四点左右建德冬协的马昱老师带我们到基地码头试水,几乎所有人的感受都是冷、超级冷,尤其一双手冻的不行。
流经建德的新安江,真是一条神奇的江河。水碧,水湍,水冷,是它的三大主要特征,也是吸引我们不惜往返千余公里再次组队前来的主要诱因。水质碧蓝,在里面游泳才舒畅;水流湍急,与其说游不如谓漂;水温低寒,其经典水温仅有17,故被称作“夏日冬泳”。炎炎夏日,大约也只有新安江寒气逼人了。
建德市因地制宜,利用新安江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举办“夏日冬泳”全国乃至于国际挑战赛,并纳入中国·17建德新安江文化旅游节,使得这项游泳赛事变为政府行为,彰显了这真正是一座开放的“建德”城市。在市区彩虹桥两侧,每隔百米不到,就有石砌阶梯平台,市民和游人可随意上下江游泳。这与眼下一些大建高墙隔离户外游泳的地方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们所下榻的宾馆距离彩虹桥很近,出门拐个弯就到江边。也得便于这诸多的方便,可以无限次地来江里适应。原来新安江白天放水,水流川流不息,但晚上她就静止了,到了次日早晨,在日复一日开始新的奔腾之前,水温会有些许升高。这时候下江游泳,水温虽还有些凉,但基本不冻。对于我们这帮常年冬泳的人说,这是最舒适的水温。
非常奇怪的是,除了15日下午试水时感觉手冻难忍,此后于16日早晨和傍晚的第二次、三次甚至四次试水,尽管还有些冷,但再不感觉到冻手了。相反,只要敢于搏击,会越游越欢欣舒畅。我于15日第一次试水时,就感觉手疼的无处安放,然而,16日早晨游,傍晚游,晚饭后再游,越游越进入状况,越感觉快乐不已。
据报,今年的水温只有12.6或13.9,这个水温在冬天是一点困难都没有的,因为刚进入冬泳的水温。而在盛夏这个冰火两重天的气温环境下,确实是咄咄逼人的了。或者是试水取得的成效,或许是大赛氛围浓烈所致,当17日正式竞赛和畅游时,大家的感觉都很微妙地发生了变化,竟然不再有一人喊冷了。
参加上午团体挑战赛的队员,大家都说一点冷感都没有,反而觉得水温刚刚好。参加下午畅游的队员,晒着午后的火热阳光,抱着漂流浮球顺流而下,几乎是眨眼间,1700米就漂了下来了,都说还不过瘾,再来1700米才好。更有甚者,到了起水终点,有几个队员还不肯起水上岸,又反过来顶流上游,再顺利漂回来。
据组委会介绍,这次总报名和参加人数达到2500多人,项目设为900米横渡团体挑战赛和1700米顺江畅游。团体挑战赛应为6男2女合计8人,我们有2人因疫情出不了省,故最终只有6人参赛。其中李正海进入分组赛前三名、金殿进入第九名。同样因疫情原因,有17人报名却未及参加,但最终前来的人数仍接近30人,获得组委会“优秀组织奖”表彰。
(草于2022年7月19日)
始而手痛难忍,继而血脉偾张
——组队参加“迎亚运”2022中国·建德17新安江“夏日冬泳”国际挑战赛侧记
今年的新安江水温有点低。三年前的这个时节,我们也组队参加过这项活动,当时的感觉没有今年这么寒冷。这次我们提早两天到达,下午四点左右建德冬协的马昱老师带我们到基地码头试水,几乎所有人的感受都是冷、超级冷,尤其一双手冻的不行。
流经建德的新安江,真是一条神奇的江河。水碧,水湍,水冷,是它的三大主要特征,也是吸引我们不惜往返千余公里再次组队前来的主要诱因。水质碧蓝,在里面游泳才舒畅;水流湍急,与其说游不如谓漂;水温低寒,其经典水温仅有17,故被称作“夏日冬泳”。炎炎夏日,大约也只有新安江寒气逼人了。
建德市因地制宜,利用新安江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举办“夏日冬泳”全国乃至于国际挑战赛,并纳入中国·17建德新安江文化旅游节,使得这项游泳赛事变为政府行为,彰显了这真正是一座开放的“建德”城市。在市区彩虹桥两侧,每隔百米不到,就有石砌阶梯平台,市民和游人可随意上下江游泳。这与眼下一些大建高墙隔离户外游泳的地方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们所下榻的宾馆距离彩虹桥很近,出门拐个弯就到江边。也得便于这诸多的方便,可以无限次地来江里适应。原来新安江白天放水,水流川流不息,但晚上她就静止了,到了次日早晨,在日复一日开始新的奔腾之前,水温会有些许升高。这时候下江游泳,水温虽还有些凉,但基本不冻。对于我们这帮常年冬泳的人说,这是最舒适的水温。
非常奇怪的是,除了15日下午试水时感觉手冻难忍,此后于16日早晨和傍晚的第二次、三次甚至四次试水,尽管还有些冷,但再不感觉到冻手了。相反,只要敢于搏击,会越游越欢欣舒畅。我于15日第一次试水时,就感觉手疼的无处安放,然而,16日早晨游,傍晚游,晚饭后再游,越游越进入状况,越感觉快乐不已。
据报,今年的水温只有12.6或13.9,这个水温在冬天是一点困难都没有的,因为刚进入冬泳的水温。而在盛夏这个冰火两重天的气温环境下,确实是咄咄逼人的了。或者是试水取得的成效,或许是大赛氛围浓烈所致,当17日正式竞赛和畅游时,大家的感觉都很微妙地发生了变化,竟然不再有一人喊冷了。
参加上午团体挑战赛的队员,大家都说一点冷感都没有,反而觉得水温刚刚好。参加下午畅游的队员,晒着午后的火热阳光,抱着漂流浮球顺流而下,几乎是眨眼间,1700米就漂了下来了,都说还不过瘾,再来1700米才好。更有甚者,到了起水终点,有几个队员还不肯起水上岸,又反过来顶流上游,再顺利漂回来。
据组委会介绍,这次总报名和参加人数达到2500多人,项目设为900米横渡团体挑战赛和1700米顺江畅游。团体挑战赛应为6男2女合计8人,我们有2人因疫情出不了省,故最终只有6人参赛。其中李正海进入分组赛前三名、金殿进入第九名。同样因疫情原因,有17人报名却未及参加,但最终前来的人数仍接近30人,获得组委会“优秀组织奖”表彰。
(草于202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