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弦歌如水
弦歌如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17
  • 关注人气:2,4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宁水井巷附近的张氏姊妹麻辣烫

(2009-08-07 11:28:41)
标签:

美食

西宁

青海

弦歌如水

2009年

张氏姊妹麻辣烫

分类: 四方美食

    四川的串串,一到全国各地,就纷纷变形变味,除了原料还用串串穿起来卖之外,大多都随着各地口味的不同而作了若干的改良,以适应当地的饮食特点。比如说麻辣烫到了北京,清汤寡水的风格,不要看煮麻辣烫的那锅汤水里面花椒辣椒啥的红红一大盆,似乎有点象那么回事,实际上那个汤水寡淡得很,味道除了咸和辣,有的还稍微有些麻之外,根本就没有四川麻辣烫真正该有的香!在弦歌的个人感觉里,差不多就是白灼出来加了麻酱和辣酱调料而已,吃过几次号称相当火爆相当好吃的北京麻辣烫之后,我已经对北京麻辣烫完全无语了。

 

    到了青海,听说了本地也有很出名的麻辣烫,而且向我推荐的朋友也是吃遍成都的,想必口感水准不会太差。于是我们一齐到了水井巷附近的张氏姊妹麻辣烫去扫荡了一通,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风味的麻辣烫。和四川的不同,带着浓烈的西北感觉——这话说得很奇怪是吧,什么是西北的感觉呢?

 

    “被朋友带着去了一家叫张氏姊妹的麻辣烫,那扑鼻而来的油辣子香味,直接就降服了我。能有这种香辣感觉的,就算是块石头都会好吃的!109号~等待ing!看着隔壁桌吃的,好想抢过来吃哦#^_^我太没出息了!!!”

    上面这段话,是当时在张氏姊妹麻辣烫里等待的时候,用手机上网做的记录。

 

    话说在水井巷对面的那条街道上,沿街有好几家打着杨氏啊杨家之类的麻辣烫招牌,一不留神我就想,难道是杨门女将都纷纷在西宁开枝散叶了不成?

    当时已经差不多是下午六点了,但对于西宁这样天黑很晚的城市来说,六点的感觉和内地的四点相似,让人根本不会有想正经吃晚餐的念头。即便如此,还是可以看到张氏姊妹麻辣烫和其他杨家姐妹们店铺的区别:小小的二层店面里,根本就是挤人不通,生意简直就是好到爆棚,而且还不断有人从外往里张望找空座。

    我们是特地去吃的,就算没空座也没放弃,而是兵分两路,一路上楼去等座位空出来,一路就在选串串和排队。我在放串串的玻璃柜前过了一下,感觉就是,啊,这些签签都好巨大呀!在四川吃串串,签子都比较秀气细长,串的原料也不会特别大一块,每根签签上串一点点吃的,精精致致,一毛两毛一根签签的算钱,这边的确是几乎可以用小棍子来形容的又粗又长看起来特结实的签签,满满的串了一堆同样切割得很巨大的原料,比如大朵大朵的西兰花,大块大块的油豆皮等等。

    比较诱人的一点就是,站在店子里面,就被浓烈的油辣椒香味所笼罩,不是那种刺鼻的辣椒烟味,是辣椒给油炸到正好的时候,又香又辣的诱人味道。能把辣椒都炸得这么香,简直就是一道无声的广告,难怪这家麻辣烫的生意是特别的好。

 

图一

西宁水井巷附近的张氏姊妹麻辣烫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煎熬,看着隔壁座位的客人们吃得无比舒畅的样子,我已经都快坐不住了,终于麻辣烫做好送上桌来了!看到这个麻辣烫,愣了愣,的确又是另外一款了……简直就是油辣子泡菜嘛!不管看相如何,吃了再说!

    不知道是怎么烫熟的原料,没看到加工过程,因为厨房不让外人进的。端上桌来的就是已经煮熟并且泡在油辣子汤料中间的一碗一碗的麻辣烫了。

 

图二

西宁水井巷附近的张氏姊妹麻辣烫

    这是那家店也很出名的粉皮或者粉条?说实话味道一般般,粉比较宽比较厚,没啥太多口感,入味不够,也许多在油辣子的调料汤中浸泡十多二十分钟会更入味一点?可是看相的确比较诱人,让人看着都觉得很有食欲。

 

图三

西宁水井巷附近的张氏姊妹麻辣烫

    这张图片上,是我们点了一部分麻辣烫的合影。没错,一部分,当然我们也没能吃完它们。阿弥陀佛……浪费可耻,下回一定要谨记谨记。因为同伴中有人吃素的,所以点的全都是素菜类型的食物,比如西兰花啦,花菜啦,豆腐皮啦,油豆腐啦,粉条啦,蘑菇啦,土豆啦,年糕啦,莴笋尖啦等等。

    实事求是的说,张氏姊妹麻辣烫的东西,熟的程度都很好,不会过生,也不会太老,看来煮得都比较熟练有火候了,基本每种原料的口感都是很恰当的,该脆的脆,该熟的熟,该软的软。那一碗碗的油辣子汤,就是之前飘出诱人香味的来源,基本以过油的碎辣椒为主,稍微有点花椒和其他调料,味道并没多辣,也不麻。闻起来比吃起来更享受一点。或者说味道还稍微平淡了一点。作为麻辣烫来说,一般的辣完全不麻,烫倒是肯定的,刚煮出来的没有不烫的。

    西北在我的印象中就是黄土高原,风尘仆仆,干而烈。所以吃到这样风味的麻辣烫,一点都不意外,倒是觉得很西北的特色很相衬。

 

    走过的地方越多,品味的各地风味越多,越发现,不能用单纯的好吃或者不好吃去评价那些美食。在什么样的气候,什么样的风物条件之下,就肯定会有与之相符合的特产或美食出现,这些都是无可复制的。就好比说川菜湘菜之类虽然红遍了大江南北,外地也的确偶有做得不错的,吃着还像那么回事。可是只要到了当地,不管多小多破的馆子,基本都可能做出一些除了在当地别无可寻的特殊风味来,那样的味道,出自于那样的山水人情,才是真正自然的享受。

 

    吾生也有涯,而吾学业无涯奔也无涯。在如风的人生岁月中,不停的感受更多,了解更多,懂得更多。总有一天,相信自己能够成为,最宽容仁厚的一个好人吧——怎么个好法呢?比如说,我玩到哪吃到哪,就会不停的发诱人的短信或彩信给大家分享(顶着一脑袋西红柿臭鸡蛋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