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
嫩脸修蛾,淡匀轻扫。
最爱学、宫体梳妆,偏能做、文人谈笑。

绮筵前、舞燕歌云,别有轻妙。
饮散玉炉烟袅。
洞房悄悄。
锦帐里、低语偏浓,银烛下、细看俱好。
那人人,昨夜分明,许伊偕老。
扬州之行中,除了带回各种口味的牛皮糖,高邮双黄蛋之外,就是扬州老品牌谢馥春的胭脂香粉——图片上那一堆香粉啊香包啊唇彩之类的东西。都是女人喜欢的小玩意了。
爱美之心,从古到今那是都有的。有女人的地方就会有比较,有比较的时候就会有人要刻意装扮自己。装扮的工具,比如香粉,比如胭脂,比如口红等等,都是常用的东西。
谢馥春的某一家店就在富春茶楼的那条巷子斜对面的街口,当时没第一时间找到富春茶社,倒是给这谢馥春吸引了进去。买了一堆东西出来了。
首先就是香粉,鸭蛋粉。

当时第一眼见着这个纸盒的包装,就喜欢上了。也许这就是女人的天性吧:)为什么叫做鸭蛋粉呢?看一眼就知道了。

里面的粉饼被压制作了鸭蛋一般的形状,颜色也是如蛋壳的雪白。看着极惹人喜欢。要不然我也不会挑来选去的买了好几款不同香味的。其实这种粉偏白,可能比较适合南方女孩子精致雪白而纤细的那种容貌,在北方这种干燥的地方,而我最近又因为没保养好而偏黄的肤色,实在是不适合。但不管何时不合适,当作是香粉放着闻香都好,还是买了。女人哪女人:)
除了香粉,还有唇彩。香粉是用来粉饰脸色的,唇彩就当然是用来装点唇部了。依然是纸盒包装,非常古朴典雅。质地其实比较一般,而且香味太浓,闪粉过多了点,涂在唇上稍微嫌厚了点。

这款唇彩叫做天香唇彩,倒是让我想起杭州的天香酒楼了……怎么都觉得这样的名称,很像古代的勾栏院(偷笑不已)。
从唐诗宋词中走出来的江南春色,总是弥漫着浓浓的文人艳思和水粉花香,如此春色之下,若无一些香艳的文字来描述,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般的浪费了。但翻来找去,似乎也就柳永的作品中提到的会相对的多点。其他的宋词,总会在一片白描之后,转念而成怨春不语之类的段子。很少有畅述春情而隽永的流传下来。或者只是说明,在这些文字的流传过程中,单纯作为描写的那类,没有能够很好的流传下来,也许就是大家都觉得思想性不够的缘故?我不知道。但其实我会喜欢简单直白却清晰而动人的描述性文学作品。不需要太多引申啊发挥,把那些想象的空间都留给以后读的人自己去添加,其实也很好。
要说到女性化的小饰品,除了胭脂香粉之外,还有一类,就是香包锦囊。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东西。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很迷恋过一阵绣花,湘绣可是四大名绣之一的。但母亲因为觉得绣花太辛苦且不如读书来得有前途,那时没有允许我学下去。或许以后有时间和精力了,我会去再学习学习湘绣吧。一直都特别喜欢能够安静的绣花的感觉,虽然繁琐麻烦,却极其能够带来美好的享受。

香包是我很喜欢的一类物品,特别是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就想亲手缝一堆香包送给朋友们:)记得在家里时,每逢端午节都会有去药店买香牌,挂香包……

(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随意写了点文字当作说明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