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花顶子:洞天一炁化三清

(2013-10-27 17:16:59)
标签:

文贰

三清宫

黄花顶子

松花湖

户外

旅游

分类: 周游四海

第二次来到三清宫,文贰跟老闫戏说:这次你可要问道黄花顶,拜水松花湖了,这话自从余大师用了,文贰真的不想用,余大师炫耀的背后难免有些矫情,文贰不敢矫情,却也在言语无意中对三清宫流露出某种不恭,经老闫提醒,心下很是歉疚,再加上在观前的广场上,文贰错将石刻上的“炁“字错看成” “無”字,更增加了一份惭愧。

因为这个插曲,登山的时候,文贰便很是谨慎,很怕复制去年在白帝城因为冒犯了古人从山崖上滑落的一幕,被文贰轻视的不只三清宫,还有后面的黄花顶子,登山好几年,文贰却一次都没有光临,海拔652米,文贰便一直对其打不起精神,不过,有缘终得相会,这次的攀登实在是机缘契合,既是投机而来,难免弄出一些的故事。

离开三清宫不远,便要爬一个陡坡,陡坡难爬之处在于落叶之下埋藏着泥泞,因为有了难度,文贰便把同行的驴友们甩在了后面,走在岗梁之上,文贰有一搭没一搭地寻找着蘑菇木耳之类的山货,一个人爬过一座石砬子之后,转过去发现一面石崖,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穴,这样的景观文贰曾经在泰宁古城的寨下大峡谷看到过,只是那里的更为壮观和惊心动魄,彼时文贰曾经惊诧于水落石残的自然力量,断崖峭壁上出现这样的奇观,是因为雨水滴落的缘故,面对黄花顶子石壁的坑穴,文贰不禁有些困惑,山脊之上,水从何来?即使有水,其它山上有更多更大的石壁,问什么很难见到这样的现象,突然之间,文贰由石洞,想到了洞天一词,石洞虽小,有仙气何处不洞天?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往小处看,看的小,只是因为你的心还不够大。小石洞,大天地,此中有真炁,自然可以化三清,生万象。这该是三清宫对文贰刚才的失敬做出的一个善意的提醒吧?

此时,大部分队友去了那座看得见松花湖的石砬子,那里可以看得到松花湖,文贰不为问道而来,不为拜水而来,有道不需问,道可道,非常道,有了答案,也就不成其为道;不用拜,看水的时候,你用不着仰望,只需在川上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在心中生成一片辽阔。自然的灵性就在那里,你置身其中,便会置身于道,文贰突然明白了,古人为什么把路称作“道”,只是现在人没有了“道”,只剩下了“路”,大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代替了乡间小道、通天大道,钢筋水泥之间,道无所存。

有诚心,自然有奖赏,下山的时候,文贰突然在路边不远的一段枯木上发现了大堆的蘑菇,起初以为是冻蘑,细看又不是,形状类似,颜色却泛着乌青,闻起来味道类似市场卖的平菇,问了几个人,先是当做平菇,后来终于没有人能说清楚。

三清宫前,一个正在收拾杂草的勤杂工告诉文贰:那是青蘑!

青蘑?是老子骑的青牛的颜色了,如同黄花顶子上的石洞,一定会有一股真炁在其中,在勤杂工的讲述里,文贰明白了,黄花顶子山上石坑的奥秘,黄花顶子的山下就是松花湖,松花湖的雾气蒸腾,石头也就留下了坑洞,水滴可以穿石,水润也可以穿石,是水的力量,是真炁的力量!

三清宫,有玉清、太清、上清三清境,文贰在登临之际看到了山青、水青和蘑青,一个“青”,因为有了水,才会三清归一炁,炁若在,道常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