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里的影评:《光棍儿》透了谁的娘
(2012-02-14 19:27:47)
标签:
电影影评《光棍儿》文化娱乐农民情人节 |
分类: 神思疏虑 |
村头的土坡上,四个老光棍儿目视着远方,那里似乎有他们跟今天没有什么不同的未来,没有憧憬,也谈不上木然,只是一切都要像往日一样习惯性的承受,这时,一捧灰土当空落下,落到四个光棍儿的头上,灰头土脸的老杨叫骂着:“透你娘的哑巴子。”
这时,屏幕上是“光棍儿”三个大字。
这是八零后导演郝杰的电影《光棍儿》的画面,当看完一遍电影,再回头看着这样一组隐喻性的画面,让我感慨的不只是光棍儿们的命运,“光棍儿”,这个词听起来就不怀好意,在现实生活里,光棍儿们不只是要承受着可畏的人言侮辱,有时候,沉默里酝酿着更大的伤害,“哑巴子”们的一捧捧“尘土”往往弄得他们灰头土脸,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男女比例的增大,城乡生活的差别,都意味着,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光棍儿们都不会消失,甚至有可能队伍会更加壮大。
除了电影《光棍儿》,他们甚至没有好好地被关注过,
导演郝杰的一句话很有意味儿:没有财富,没有资源的一群人,却在艰难的环境里鲜活地活着。
灰头土脸,却活得鲜活。
成为光棍儿,不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坚强的活着,却是他们不能逃避的选择。面对不怀好意的一句“光棍儿”,他们只有一句响亮的回答:透你娘!
一声透你娘,比给力更给力,一声“透你娘”,不仅喊出来光棍儿们酣畅淋漓的性发泄,更是他们对人格侮辱与精神摧残的大声反抗,一部《光棍儿》出现最多的词语,似乎就是那个透你娘。
透你娘,从官方的角度看,似乎太低俗,可是它就如同“吃了吗”一样真实地存在民族的语言里,我们实在不应该在带着面具假充斯文了,多少假话空话和大话,都不如这一句“透你娘”更发自肺腑,光棍的存在,就是对道貌岸然的大人君子们的最大嘲讽。
正像电影《光棍儿》展现的,光棍儿们承受着比别人更多的屈辱,可是他们却活得也比别人更坚强。
看看主人公老杨,人生几乎就是失败连着失败的经历,与二丫的爱情无果而终,辛勤一年的劳动果实被无赖哄抢,花钱买来的媳妇儿被横刀夺爱,到城市里找“黄米”(妓女)被戏弄,可是他的生命力却异常的旺盛,在卖西瓜的那一幕里,一句“俏三,给我辣辣的打,让他在村里人面前扬眉吐气,反倒是作为村里权力代表的村长那句“这是村长家的西瓜,给优惠点。”显得没有丝毫的阳刚之气,也充分印证了只有权力才是真正的“光棍儿”。
光棍儿一无所有,除了苦难,连面具和伪装都用不到,所以除了真实的人生,他们实在没有其它选择,人性的真实原本是生命的目标,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堕落为生命的底线,从这点上,拥有财富和资源越多的人就越是在光棍儿们的面前抬不起头来。
在电影《光棍儿》中,他们也确实抬不起头来。
村长的老婆二丫是光棍老杨藕断丝连的情人,也是顾林和梁大头的公用性工具,村长的儿子能够考上大学,也完全得益于光棍儿们的贴补,这实在是对当权者和道学家的莫大嘲讽,光棍儿吃了官太太的豆腐,光棍儿透了道德文章的娘。
可是,光棍儿永远不是台面上的获胜者,因为舆论不属于光棍儿,他们应该受到关注却不被关注,不该受到侮辱却时时受到侮辱。
权力和舆论斯文在猥亵着光棍儿们的同时,光棍儿不只是语言上的精神胜利,早已经用身体里旺盛的荷尔蒙透了他们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