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万里行:不见茶香绕浮梁

标签:
景德镇浮梁白居易《琵琶行》五品县衙红塔旅游 |
分类: 周游四海 |
鹰想去看县衙,我想去找商人。
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叫做浮梁。古县城里,有一座五品古县衙,称“江南第一衙。”
我的浮梁,就是白居易,他的诗影响着我对商人的看法.还让我记住了浮梁。来到浮梁古县衙,不闻屁民的击鼓喊冤声,不闻衙役的作威作福声,但见门口挂着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的牌子,有着公仆的称号,接受着多年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又有着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的监督,领导干部向独尊一方的县太爷学廉政,这是笑话,讽刺,还是黔驴技穷的无奈之举?
当年浮梁的知县是官居五品,仅茶叶税收一项,当地已经是富得流油,《新唐书·食物志》记载:“浮梁每岁产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朝廷茶叶税的八分之三,为全国之首)。再加上当地盛产瓷器,在古代瓷器、茶叶和丝绸三大财政支柱中独有其二,在烟草业汽车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尚不发达的时代,真能称得上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守着这样一座金山,千百年里,却没有听说这里出现过大案要案,大贪巨贪,实属不易,先生在上,后生们可要再接再厉了。
在浮梁里里外外的门柱上,都挂着一副对联,内容都是教育自己和下属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向前看不要向钱看的意思,每任县太爷和司机秘书亲友进进出出抬头低头之际,总会看到那些对联,不过对于真正财迷心窍的人,一万副对联也起不了丝毫的警醒作用的,何况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审计部门也鞭长莫及,我也不信那时的老爷们都至清至廉,但总没有达到寡廉鲜耻,肆无忌惮的地步。看来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道德修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建议来县衙接受廉政教育的官员们回去都写一篇观后感,就叫《论五品知县的修养》。
清水衙门谈不上,浑水衙门就会有人摸点鱼,规矩总算还没坏,人家还是官人做着官人的事,商人做着商人的事,官人要GDP,理所当然,商人逐利益,禀性难移,总不能这里当着官,茶园去入股,那里经着商,衙门挂着职,真要是如此这般,白居易的诗恐怕要改成“官商勾结卖茶去,”那些县太爷们也就不会在死后那么多年还被现代人追认为廉政楷模,供大大小小连门口那些对联都看不懂或不屑看的官吏们前来深受教育了。
县衙的旁边是红塔,红塔很有历史,始建于公元 961年,不光佛来过,皇帝来过,文人也来过。
县衙门里门外的那些对联我都没有记住,红塔的对联我倒是记住了: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看来,我不只做不了商人,连衙门口学廉政的资格也没有,只能做个苦行僧或散淡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