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万里行:尘世不远是少林

标签:
少林寺嵩山登封少室山三皇寨释永信禅宗慧能旅游 |
分类: 周游四海 |
少林少林
一部电影一首歌,让少林寺重新名声鹤起,成为尘世里人民不息的话题,少林寺重又鲜活的展现在人世间,不管是以武术世间扬名,还是因敢为天下先世人称奇,少林寺吸引人眼球的似乎不关乎宗教,它如同凡世间的一个通俗明星,总能准确地把握大众喜好的脉搏,制造出轰动效应来,很多时候,不是尘世惹了少林寺的清净,而是少林寺撩拨了尘世的痒处,尘世这个大染缸,你不惹它,都要泼你一身的浑水,你如果非要自己往里跳的话,那可就猴年马月都洗刷不清了,
惹了尘世,就要随着尘世的成和败,承受自身的荣和辱。帮了唐王,唐王成了皇帝,少林自然荣耀及身,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刚脱离了尘世的苦海,反身又进入了尘世的酒海肉海,心没有走多远,肉身之躯便冲入打打杀杀之中,只是掺和尘世的事,如同押宝,不是每次出手都会得到善果的,石友三的一场大火差点烧光了少林寺的那点家底,也让少林寺人知道了,军阀混战,杀的就是一个眼花缭乱,就算押对了宝,也都可以推倒不算,乱世常常没有对和错,只有胜者王侯败者寇。
少林寺和尘世之间脱不了的干系,是因为它地处中原腹地,历来兵家往来拉锯逐鹿,身处纷争之地想要置身度外而欲罢不能吗?恐怕不是或者不完全是,地处中原的还有那么多的历史名寺,为什么偏偏是少林寺?
故事从达摩初祖面壁十年开始吧,可惜十年的寂寞对于少林寺千百年的历史太过短暂,佛教禅宗到了五祖弘忍那里,便开始了宫廷夺嫡似的继承人之争,神秀和慧能,渐悟和顿悟,想“时时勤拂拭”的,说“本来无一物”的,都断不肯放下话语权。有了纷争,世外桃源也会成为尘世,既然已经无法和尘世绝缘,干脆就走回尘世去,既然众生皆有佛性,让众生找回潜在内心的佛性才是正道。
佛教禅宗走入了众生,众生自然而然也就可以轻松地走入佛门,少林寺,作为中途禅宗的发源地,有了那么尘世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
在少林寺,有三幅画图让我就、印象至深。
画幅一:一个小和尚在眉飞色舞的打着电话,远远地看到我准备拍照,神情立刻警觉起来。
画幅二:路边名字作诗的摊床旁,一位老和尚眉开眼笑和妩媚的女游客开着玩笑:“良民证的拿来看一下.”
画幅三:一个大和尚与一个俗家朋友边走便抱怨着最近几天的糟糕天气。
如果不是看到他们的装扮的话,我会以为少林寺就是尘世的集市。
打电话调侃着的小和尚,和女游客开玩笑的老和尚,腆着大肚子抱怨天气的大和尚,少林寺就是这样不能脱俗,从十三棍僧到释永信方丈,少林寺总是和尘世的纷争纠结不清,似乎互不相干,却又一脉相传,是地处中原争战之地无法置身世外,还是中国化禅宗对尘世的无法割舍?只在此山中,却依然不知云深处,欲普渡众生,就要跟众生打成一片?
尘世与佛,哪一个离少林寺更近,既然众生是佛,又何来远近僧俗之分?
想得到参不透,或许不应该去想,此时我最应该做的是担水劈柴去,既然不能担水劈柴,又觉得俗心实在无法安置,干脆到三皇寨走一遭,看看山是否还是山,看看水是否还是水,偏偏是个云雾缭绕的日子,山和水都无法看得清楚,眼睛无法看得更远的时候,可以抽空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看了自己的内心依然如同那日的天气,一片混沌。
从三皇寨归来,当我独自坐在从嵩山下来的缆车上,浓厚的云雾包裹而来,暮色更加深沉,一切仿佛都不再存在,包括乘坐的缆车,我似乎觉得自己就像当年面壁十年的达摩初祖,只是我的定力不足,只能在云雾中超脱10分钟而已,很快就要走入人群中,达摩初祖的禅宗最终也是要走入人群,而且为了扩充更多的人群,想出了个名目:平常心是道!
少林寺不需要英雄,少林寺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