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熊猫这么威风过”
(2008-07-04 22:03:15)
标签:
爱在中国行功夫熊猫动画片言论杂谈思想随笔 |
分类: 神思疏虑 |
晚上刚刚看完动画片《功夫熊猫》,一出电影院,儿子说了这么一句话:“果然是从头笑到尾。”这话如此说出来,说明不是他作出这样评价的孩子,童言无忌,作为一部娱乐片,相信这应该是最高的评价了,一句朴素的话绝对胜过影评家们的长篇大论,娱乐的极致就应该是娱乐到人的心里去了,不光是孩子如此感受,这么多年来,除了周星驰的电影我还真没有这么开怀的笑过,同样是娱乐搞笑,人家怎么就想到,把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两件国宝如此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笨拙的熊猫和灵活的功夫天衣无缝的进行了嫁接,凭借高超的动画制作手段,催生了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功夫熊猫,这本身不能不说是极其绝妙的创意,眼花缭乱的功夫给影片形象带来的视觉享受,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构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性化形象,娱乐而不肤浅,笑声里也有回味,借用影片开始时的那句话:“从来没有熊猫这么威风过。”
说句实话,一直以来,我对熊猫没有什么好印象,除了是珍稀动物将要灭绝之外,大家对它的溢美之辞也就无外乎憨态可掬之类,可这话咋听都不像是在表扬熊猫,就像说一个人老实就是说他无能一样,如果已经到了拿你的笨拙作为优点来恭维的话,那你可就真的笨到家,既然是戴了顶国宝的桂冠,可这么多年来,又有多少关于熊猫的艺术作品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呢?与熊猫有关的词汇我还真的一个想不起来,搜肠刮肚能想起来的好像只有小时候听程琳唱的那首“竹子开花喽”的儿歌,连黑熊还有黑瞎子叫门——熊到家了,笨得像只狗熊之类的俗语歇后语,这么说黑熊也够冤枉人家的,跟熊猫比起来,它可不知道要强大灵活多少倍,在林区长大的我从小就知道“一猪二熊三老虎”的民间说法,可为什么作为国宝的熊猫就一直与艺术无关呢?一个原因就是它和其它动物比起来,只能用无用来形容它,无用得很难激发你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既不另类又没有奇闻,让人家可怎么说你是好啊。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么重要的国宝,常常要担负起增进我们与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重任,高大全的形象不容玷污,自然不能像狗熊那样任人挖苦和侮辱,玩笑开不得,讲道理又了无新意,就算自称搞了X+Y年熊猫艺术的赵半狄们照样还不是凭借人家《功夫熊猫》炒作出了名,如果凭他们自己的熊猫艺术扬名世界,恐怕上帝都等不到那一天了。
可是既然熊猫经常作为友谊的使者和礼物,那自然也受到国内外很多人士的欢迎,那么到底什么人会喜欢它呢?孩子们,因为它没有侵略性,还会用自己的笨拙形象愉悦观众,君不见新闻中经常传来动物园的老虎吃人,狮子吃人,黑熊吃人的事件来,连猴子急了都会抓你个满脸开花,可这样的新闻就没有在熊猫身上发生过,看凶猛的动物,家长是揣着十二分的小心,看熊猫就不同了,就当孩子们欣赏一个会游走有生命力的布娃娃,就当是嬉戏一个小鸡小兔之类的宠物,如果它真的像小鸡小兔一样多的话,还真未必比人家珍贵多少,熊猫可真是物以稀为贵的绝佳阐释。
就这样被我们天天看了又看也看不出什么花样的熊猫,到了人家的手里,就能拍得如此神奇,再加上被我们的导演拍得越来越滥越来越假的功夫,居然也有如此令人耳目一新,两个平常的道具艺术的组合在一起,居然产生了如此鲜活的生命力,实在是不可思议,乐得你眼里湿乎乎的,看得你心里酸溜溜的,两只手不自然的使劲鼓掌,好东西,当然要受欢迎,不服气,先别说风凉话,用真家伙来比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