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公温酒斩金庸

(2008-12-18 23:34:02)
标签:

杂谈

在书评职业化的美国传媒圈,书评人往往也就是快刀手。酒未温热,书评已成。数年前,温酒斩金庸的快刀手,是较严肃的美国畅销小说评论家阿尔蒂尔。对待华语圈的读者人群最大且相对具备深厚国学功底的金庸,阿尔蒂尔只能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写他的评论:
    “《神雕侠侣》: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兴起之初的畜牧业状况。书中有一个孤独的少女,是一位养蜂专家,但看来这个行业在当时实在不受重视,她的唯一的一个学生———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并没有学会这门技艺,而是成了一个养雕专家,并因此一举成名。”
    上文是他洋洋万言评论中的节选,熟知英语文学的读者,可能一望而知,阿尔蒂尔是想将金庸放在类似狄更斯一样的带点传奇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家一列。在《哈利·波特》系列尚未崛起之前,这位英美语系的书评人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隔着太平洋对岸那个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国家几乎全民阅读金庸。
    这是三十年大众文化传播中的有趣的跨洋误读。观看者、或者阅读者对于文化生产的土壤因素毫无洞察,不独西方如此,东方亦然。华语圈的金庸阅读从一开始的民间热读到最后的学术界也参与进来,一起将金庸的小说奉为经典作品,这个过程,几乎是全民参与制造了“伟大小说家”。而制造者自己的说法却颇为微妙,金庸说,他是办报第一、政论第二、武侠第三。稍有国学认知的读者,可能都会想到,“小说家”之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乃是耻辱而非荣誉。金庸本人,仅将小说视为谋生手段而已。
    金庸的误读式传播,仅是《流光如梦: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中一个案例。
    在阅读《流光如梦: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之前,凭借副标题,我猜出了金庸之外作者谢轶群将要写作的对象,邓丽君、费翔、周润发、李连杰、琼瑶、小虎队、汪国真、席慕容、王朔、赵本山、陈佩斯、周星驰、张艺谋、陈凯歌……如果有必要,这个名单还可以无限延伸下去。在阅读中,谢轶群似乎时刻要提醒读者这种错位,大众文化的制造者仅仅是文化制造商,无须对之过分高看。全民温酒斩金庸,终至金庸从事末技的小说家而为文化大师,这期间,武侠小说写作者的金庸形象被消解了,对金庸的认识从简单的小说家变成了“历史学家”、“政治小说家”、“国学大师”等种种不同的身段。
    关公战秦琼,回首再看三十年大众文化史,关公早非盖世英雄,而是文雅儒者相聚怀旧声中的“关公学派”了。

 

刊 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