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汉匈战争一点感想
回到民族史,匈奴和突厥的第一人单于都叫“tuman”,汉译就是“头曼”,意识是“万”。有众万人之意。辽人讲,“金人满万不可敌”,其实说明金人的算术到“万”以上就做不下去了,最高的数量等级就是“万”。匈奴和突厥也一样,最高数量级就是万。数学不好,并不能说打仗不行。匈汉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四百年,用兵规模,战争的次数,基本上都为后世不及。也可以看出什么叫盛汉,有汉一代对外武功之猛烈,后续王朝没有一个能赶上,元武功盖世,实世无英雄,打打南宋,算不得好汉。我大清混一华夏,武功多半依仗绿营,算不得自家本领。唯独汉匈之战,实打实,一直打到匈奴亡种。用兵之猛之烈,相比较,西史上什么亚历山大远征,完全是玩小儿科。若什么破烂罗马帝国碰上的是汉匈之中的任何一个,早亡国亡种几百遍了。
汉匈战争第一期,秦与匈奴。对手就是不会数学的头曼。匈奴方面兵力不太清楚,秦动用的是精锐部队四十万。这只部队后来与南越部队一样,迟迟不参加秦末大乱的战争。秦军就三只,南越一支三十万,北方防守四十万,加上京畿卫戍部队五万。秦末战争最高潮期间,主要作战部队是京畿卫戍部队。秦收复河套,等于动用了一半的军事力量,还得四十万军事力量长期驻扎,想想对手的实力吧。另外,头曼是文献所知第一任单于,匈奴的力量处于中部,东胡被燕国给揍趴下了,西胡大月氏实力也处于鼎盛期。秦与赵两个超级军事强国扛匈奴。
第二期,汉初至武帝。完全是挨揍阶段,送女人,送粮食,送丝绸,完了还挨揍。不能怪汉,汉兴,接秦之弊,秦趴下了,楚汉战事又起,项羽自刎之后,高祖连年伐异姓,完了三十万军队被匈奴三十万骑兵围在白马,差点壮烈。幸亏匈奴阏氏怕汉族美女,放高祖一马。这段插曲究竟如何,天晓得。
第三期,反攻期,武帝。武帝敢打匈奴,有几个硬性条件,武帝继位,汉国力达于鼎盛,有能力打。武帝本人寿命较长,在位五十四年,有能力把政策贯彻下去。最后,天佑大汉,一时良将云集。过程不表。匈汉双方屡次出动数十万的骑兵部队对拼。直到武帝末,仍未能把匈奴打趴下。但起码伤了匈奴运气。
第四期,匈奴衰弱期。武帝之后,匈奴运气很糟糕,连年大灾难,人口、马匹剧减,到宣帝,基本上已经不再具备武帝期的实力。外加内乱(汗位继承制度混乱,一会儿兄终弟及,一会儿父死子承,最终结果毫无疑问就是内战)。元气大伤。呼邪韩可汗与其兄郑支争汗位失败,内附汉朝,是为匈奴分裂之南匈奴。郑支单于西窜,竟为汉小吏张汤所诛。匈奴之衰落可见一般。
第五期,匈奴复振期。宣帝之后,南匈奴对汉称臣,单于屡次朝见大汉天子,邀赏。无天灾,匈奴复兴。西汉衰,王莽用事并篡位,汉匈关系再度紧张。
第六期,消亡期。东汉初,光武帝的主要精力在内政,匈汉之间无大战役发生,有摩擦。之后匈奴内乱日甚,再次分裂,南匈奴内附,终至汉化。窦宪灭北匈奴,余部西窜,鲜卑人占蒙古高原,匈奴亡。有云,匈牙利人有匈奴人血统,不知是否可靠。
以上基本是取自陈序经《匈奴史稿》。
陈序经《匈奴史稿》这个书,实际上绝大多数资料都来自《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尤其是《列传》部分被引用较多,从这点看出,陈老的水准其实很一般,“读史当读志”,不引志引本纪、列传,摆明了是要讲故事的。读过前四史的读者稍微细心些,也能把这些材料扒出来弄本专著。现在陈扒了出来,且当故事看。起码一个路线的梳理不错。
我最关心的汉匈军制/武器配置/作战方式与及作战计划,陈的书里一个都没提到。尤其是霍去病的闪电战,完全可以好好讨论讨论,日后蒙元将这个战术发扬光大,洗马多瑙河,何等的风光。
2007-11-10
张晓波/北京/感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