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柔杀手“若水”

(2006-05-26 14:37:03)
分类: 乱七八糟
温柔杀手“若水”
  
   张晓波

 
见若水之前,“温柔杀手”的名字我早已耳闻很久了,我的朋友圈中的几个诗人经常跟我讲一个叫“温柔杀手”的诗人,在网络上气焰如何如何嚣张。诗人是好战的,经了朋友的指点,我也去观看了这些诗人们在网络上的鏖战。温柔杀手在中国诗人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藻人物,以万夫不挡之勇鏖战群雄,这场面确实很壮观,几个论诗的帖子回帖已相当之高,这其中便有风行网络诗坛的《我的诗歌观》一文,此帖的主贴长度大约已超过2万余字,至于回帖,那更是叹为观止。——分明是一猛士,哪来的温柔?我暗自琢磨。过了那么段时间,“温柔杀手”居然出现在眼前,这“温柔”之名总算是对上号了。一日,朋友问我,可要一见“温柔杀手”,他目下正在此地,并且打算长住一段时间。虽然愚笨如我是不会怎么进入诗的精神的,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若水很瘦,你很难想象男人能瘦成这样:177cm/55kg。第一次和这个瘦得有点恐怖的男人说话,你会觉得不自在,而我们第一次的对话更我让我觉得十分奇特与不自在:
“我在三十岁以前一定自杀,若是三十岁以前写不出好诗来,自杀那是唯一的选择,若是能写出好诗来,三十岁也够自杀的,所以,我算来算去我在三十岁之前是一定要自杀的。”
三十岁,这个年龄让我想起叶赛宁,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死亡构想是从八十年代卧轨而死的青年诗人海子那来的。若水这一开口,着实让我们冷场了好半天,我不知如果表达我的想法,对于一个把自己的自杀说得如此轻描淡写而又克制的人来说,我只有保持沉默,继续听他说下去。看着他,你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一种作秀,一种宣言式的口号,因为他本身给你的感觉就是在坟墓边上的人,第一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此:瘦长、阴沉、沉默——死亡的气息在他身上徘徊。
渐渐地,我们熟悉起来,若水的“温柔”是现实中的温柔,而他的杀气则多半体现在网络之上。他是这样一个男人:穿着精致,为人温文尔雅,言语中带个孩子气的羞涩与激动,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从不恋爱,从不知伊甸园的苦楚为何物,他最喜欢标榜的事情竟也是这二十几年来连女孩子的手都没碰过,朋友间开玩笑,要他去找个女朋友,他总是一脸的红晕,到最后,我们都知道关于女人,是不能在若水面前多提的,否则他会太过羞涩而伤害了友人间的谈话。  
我始终怀疑他会自杀,而且确实应该在三十以前,虽然这种怀疑太残酷,但有太多的证据。他上网,一般是在网吧里连续作战48小时,然后回去睡24小时;他抽烟,一般是三五与七匹狼——这是最凶的两种烟了;他写诗,整夜整夜地写,写完了,对我说那是他的游戏。
  我猜测他内心有个很深的结,到底是什么,我说不清,但答案只有“诗”!“本体论患者”,这个词是我为他构思的,我甚至为他为原型写过一篇小说,但终于我没有,是因为忙,也是因为我无法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2002年的下半年,我南下广州去做一个网站,而若水继续留在小城里经营他的诗歌,他跟我说:
“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一定超过海子!你知道的,我的抒情诗已经超过他了,但是我的长诗还是上不去,一个诗人若是不能写出长诗来,他最终是没有地位的。兄弟,今年我一定写出一首超过海子的长诗,让你见识见识。”
这翻豪言壮语我是记得的,2002年年末,我因为有公务,需要去山东济南一趟,因为换车的原因,打算在那个小城暂住几天。于是,我又找来了若水:
“长诗如何了?我一直关注着你,听说去年你的两首诗收进《2002年中国网络诗人诗选》了?祝贺祝贺,终于快柳暗花明了。”
“我的长诗还在写作中,你可以去故乡网的“百越南楼”论坛看,这大约是我的一个草稿吧,题目叫《漫游》。”
若水给我的感觉一直很狂,这次算是难得谦虚,居然没有为自己的长诗吹捧,是我和他交往当中的第一次,看来他真是用心写诗了。
他的诗我读了,《漫游》确实很不错,应当说是他最好的诗了,但正是这最好的东西,在若水眼里却遍地是缺憾,——“再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来修改,一定能成最好的”。
时间在倏忽中过去,我的2003年也快到年底了,因为公务,徘徊在济南与广州之间,终于不大记得若水的长诗了。
有一天,我在信箱里拿到一个包裹,那是那个小城寄来的,没有寄件人的署名。打开包裹,那是一本薄薄的诗集,封面上的“漫游”二字赫然入目。我急切地翻开书,在扉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揩:
《漫游》终于出版了,前前后后,写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里,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抽烟、熬夜、写作,现在。这本小册子放在你的面前了,尽管她还不尽如人意,但我却无力再写下去了。这首长诗,淤积了我太多的哀愁与忧伤,漫漫长夜中,我把我的感情,我的思考,全部写进了这首诗中,而现在,我已经疲乏无力了,我打算去远行,去内蒙听草原的歌唱,或去西藏看高山的欢呼,这是我一年来一直希冀的,而现在,我终于可以去真正‘漫游’一次了。我把《漫游》看成生命中的一个结点,而新的路又在起航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