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疼痛的虚无

(2006-04-04 13:17:38)
朋友把他的人生哲学编成一句口头禅:反抗绝望。我起初不明白,因为我的人生哲学多半是有点魏晋名士追求的,同时多少也带着点西方人的原罪,这自然是受制于一个人的阅读与天性,归纳起来便是“洒脱与拯救”。
   说洒脱,那就是我对我生活状态的极度无谓。四处走,四处漂泊,这似乎已成一种习惯了的习惯,外人看来实在洒脱,个中滋味,大概也只有自各品尝,说不上痛也说不上乐,确乎是一种习惯了的习惯。但,人总归不习惯于麻痹,特别是读了点书的人,总觉得麻痹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这大概是原罪吧,是我的原罪。我与朋友谈人生哲学,他说他是虚无的,我不相信虚无主义,这大概是我出于麻痹之后的深思,若是习惯在麻痹中死去,这种虚无太过残忍,于我,是无法忍受的。我宁愿设定一个上帝挂在墙壁上,看着他剥落,也不愿就此虚无了,虽然内心中过于明白,上帝总归不会来到,但还是乐意看着他在十字架上挣扎的样子,免去了我这俗人的疼痛。朋友对着我这假设的上帝实在无甚兴致,反驳我:
   ——你这上帝既然是假设的,那你不仍旧是虚无的?
   ——那我怎么办,难道欺骗自己的虚无权都没了?
   ——反抗绝望啊。
   我知道,他的意思大概还是背上西西弗那块石头,大胆前行,即使前途一片灰暗,也要装成鲁迅那过客的模样,大有一副“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凛然豪气。我对朋友说:
   ——西西弗是受了神咒的,那石头永远也推不上山。所谓反抗,大概也是绝望的背面。
   ——那又如何,起码西西弗不自欺!挣扎着反抗绝望。
   我已经明了,这纯然是两个俗人间的辩论,反抗也好,绝望也好,命题大致也是一样的,为了块石头,争论再多,结论仍多半一致,这是上帝死了之后的口角,所争的几乎是怎么个死法而已:是推着石头死在半路,还是装做一无所知,懵懂而死。
   许久不见那友人了,我知道他也困顿不堪,这石头毕竟不好推,在生命的急流中,他拼命挣扎,将要泅水而死之人多半会挣突几下,然后沉入河底,终至死灭,他如此,我亦复如此。在流急之中,我们都如此这般,终将溺水而亡。
   于是乎,我突然开朗了,反抗也好,绝望也好,这终不过是一场与虚无间的战争,仿佛堂吉诃德面对幻想中的风车,使尽毕生之力,扑纵而去,却丝毫未伤敌手。堂吉诃德的幻梦终有醒来之时候,可我们的迷梦却不得醒,我们扑腾鏖战的敌手是谁也不明白,却投入到一场异常悲苦的战争的之中,虚无中,无力地呼叫:
   ——墙上的上帝……
   ——反抗绝望……
   四外一片空旷,没有回音。
   战斗仍在继续,敌人在无尽的暗夜之中,他扼住我们的喉咙,我们却丝毫不觉,直至灭亡,亦不会察觉。
   真的猛士,不知如何直面鲜血,大约是世间悲苦中最为凄凉的一种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