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用“走近”而非“走进”贺兰山,不是没有走进,只是进的纵深不够,仅仅领略了银川附近的滚钟口和苏峪口两个山谷,深入山中不过3公里左右,也就是宽约30公里贺兰山的十分之一,自不敢用“走进”这个词来表现自己的观感。换句话说,西狼所展示的贺兰山只是山脉东侧靠近银川市的几个点,并不是对贺兰山的整体评价。
就西狼涉足的贺兰山,看似不是一座很形胜的山,说秀、说险、说奇、说美,都有那么一点,但在名山大川中都占不着先儿。贺兰山也不是一座很有名的山,一点名气大多还沾了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光,尽管岳飞是否写过这阕词还有疑问,甚至词中的贺兰山是否就是这座山也有疑点,宁夏人却绝不会就此存疑的。
贺兰山是石头山,这在黄土高原上多少有些特点。但山脉的南北走向让东麓成为彻头彻尾的阳坡,强烈的光照和少雨的气候特征,使得树木生长十分不易,植被也显得比较稀疏。山中除了少量温润如玉的贺兰石(宁夏红黄蓝白黑“五宝”中的蓝宝是也)可以做成砚台等文房物什外,大多都是价值不高且易分化的石灰石和硅石。
走近贺兰山,便只见满山坡大大小小的石块,或层层叠叠堆垒成岭,或犬牙交错纠缠为峰,好似摇摇欲坠,行走其间很有几分惊心。就连山前的坡谷上也布满了山洪冲下来的石头,大的如屋小的似拳。面对此情此景,不觉就想到了唐朝诗人岑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名句,更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
但贺兰山绝对是一座有功德的山。正如前文中说的,没有贺兰山,可以有宁夏川,但绝不会有米粮川。这座南北连绵200多公里的山脉,恰如一道高墙将腾格里沙漠死死挡在身后,不仅为黄河冲击而成的银川平原造就出数百万亩旱涝保收的沃土良田,而且阻止了腾格里与毛乌苏两大沙漠的会师,可以说善莫大焉!
贺兰山屹立千万年,阅尽沧海桑田,历遍风霜雪雨,满面皱褶,一身风尘,对富庶的银川平原俨然就是沉默寡言的老父亲啊。世间万事万物,可以不美,但须有用。走近贺兰山,我满怀敬意,也心生暖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