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环球博客圈》圈主翩鸿惊飏推荐此文至草根名博首页

▲周庄(2007年4月)
我想,我与江南是有些关系的。
因为血缘而来的“祖籍”,就在江南某个地方,不足百年时光掠过,千里之外竟成遥远。
与父辈的牵肠挂肚不同,江南于我,既没有根对落叶的吸引,也没有叶对根的渴望。更多时候,江南那个地名,只是记录人生历程表格证书中一个并不显眼的小小格子。

▲朱家角(2010年6月)

▲乌镇(2011年11月)

▲崇明岛(2010年7月)
但是,江南毕竟与我有了关系,那份柔软随了父母的絮叨,早已悄悄在心底滋长成斑驳的苔藓,新鲜着也沧桑着,清晰着也朦胧着。于是,每每读到关于江南的文字,看到关于江南的图片,就有了一份亲近,多了一份关注。
几十年里,曾陆陆续续到过江南。早年间读书的时候,胶片相机无论相机还是胶片,绝对都是奢侈品,江南的娟秀、江南的婉约、江南的温润,只能永远留在脑海深处无法拷贝的底片上了。工作多年后,生活条件改善了,有能力拍些片片带回来慢慢品味,偏又被公务拖累着总在城市盘恒,而生死极速的城市化进程,渐将江南的味道洗淡了。

▲朱家角(2010年6月)

▲乌镇(2011年11月)

▲杭州西湖(2010年10月)
我固执地认为,水乡小镇才是真正的江南,粉墙黛瓦的民居可以陈旧,出门便是湿漉漉的青石小巷,推窗可见河流蜿蜒而去,吱吱呀呀的小船摇曳出软语呢哝的民谣,镇外最好有遍野的稻田,几处桃红柳绿……
也许,江南已被渲染成一种意境,甚至一种文化符号了,就像山水国画,那份古趣,那份禅意,用来回味才更有味道。正如白居易那首《忆江南江南好》所描述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乌镇(2011年11月)

▲杭州西溪(2010年10月)

▲崇明岛(2010年7月)
烟花三月,大概是江南最显形胜最有味道的季节,新浪博客上关于江南的博文多了起来,着实令西狼心痒。可惜公务繁忙无法分身,有意下江南,无暇抛塞上。
那就忆江南吧,将这些年来散写的关于江南的文字略作修改,抽空再添些新文,集成“忆江南”系列发在博上,以资纪念。当然,照片会尽量用未发过的,勉强能算新鲜。读过旧文的朋友,请多见谅,就算帮个人场了。哈哈……

▲朱家角(2010年6月)

▲杭州西湖(2010年10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