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村委会的理财公章被切成五瓣,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分别保管。五瓣归一了,才是一个完整的“砣”。按规定五人中至少有三人同意村里的开支,才能把分开的五瓣合起来盖一个同意报销的章。这样来自基层的实践和群众的创造,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有媒体击掌叫好,冠以“史上最牛的公章”,谓之“民主意识”觉醒,也许真得如此。
http://img1.qq.com/news/pics/7501/7501107.jpg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在下感觉却是“信任缺失”更多一些。也就是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已经弥漫成群体意识了。那么,不论谁掌握这份权利,最终都可能回到不信任的原点。从媒体报道的整个事情的过程看,章分五瓣的起因就是村民对村里公款的使用长期有疑虑,说穿了就是对村干部不信任。同文也反映出这个位于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的圭叶村,村委会并非“罪大恶极”,村干部也不是“南霸天”式的人物,某种程度来看还相当开明,“章分五瓣”的主意就是在村委会主持下的会议上由村会计提出并得到大伙认可的。现在的问题是,“章分五瓣”后的掌印人能否一直让村民们信任下去,我看谁也没有把握。从最坏的角度考虑,章分五瓣后掌印的五个人如果合谋,哪怕是其中的三个人因私念而联手,老问题仍然会出现。
应当说,分掌公章是一种有用的制度设计。但是,再好的制度设计,没有起码的信任终将是一张废纸,更遑论这个制度设计并不能真正解决掌印人的道德风险问题。那么,“牛”在何处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