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狼
西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89
  • 关注人气:8,8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DP统计的“1+1≠2”

(2007-08-06 23:23:33)
标签:

人文/历史

西狼

信马由缰

gdp

统计水分

业绩考核

分类: 读书自然有收获

 

    据《中新网》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所报GDP之和为119232亿元,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106768亿元,差额高达1.2464万亿元。作为法定统计部门的法定统计数据,31个省市区数字加一块,竟然比得数多出十分之一强,就像听到有人说“1+1≠2”,这个结果怎么看都有点荒诞!

    “等号”两边的数相等,是小学生都明白的基本道理,“1+1≠2”肯定是错了。这“不等号”是怎么来的呢?从媒体上声音的强度看,大概是省市自治区的错多一点:一曰“挤水分”。一些地方在考核官员业绩时,往往以GDP数据作为重要指标……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统计数据‘注水’现象自然在所难免了”(8月2日人民网文章语)。因此,国家统计局要挤掉地方上报数字中的水分,以还经济发展的本来面目。二曰“重复统计”。我国各地区GDP的统计是分别统计的,在计算投资、贸易的过程中,GDP的加总过程就不可避免会重复计算”8月2日上海证券报文章语)。因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国家统计局掌握着纵向各部门的统计数据,而地方上只能按横向的本地区范围统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对准确一些。对此,各省市自治区似乎并不以为然,并未给予什么回应,只不过继续在各种场合使用着自己的统计数字。

    诚然,现在我国还无法做到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直接统计,通行的做法是设定一个限制条件,以工业领域为例,直接统计到点的是“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即常说的“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下”那部分通过抽样调查取得基本数据。而农业统计到基层实际以估算方式上报数字。即使不考虑经营单位虚报(多或少)因素,偌大个经济体,一级一级统计上来,也难免有一定误差。但误差也就是说“水分”抑或“重复统计”大到一个发达省份的经济总量,还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如果不能断定地方政府贪天之功,国家统计局“挤水分”的科学性是值得置疑的,依据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挤完“水分”后的数字是否就是合适的、准确的?特别是半年高达万亿的“水分”,确乎太多了点!再说“重复统计”,应当是制度设计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条块,完全可以按照“条统块不统或块统条不统,二者取其一”的方法规范;比如跨区域经济组织,也可以按“总部汇总报总部属地,或者分支机构报属地而总部统而不报”的方法解决。

    总之,统计局作为法定统计部门,不管是省市自治区一级还是国家一级,都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享有“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统计法第十四条)的法定权力。这个权力,是各级政府作出经济决策、各类企业据决定经营战略、社会公众判定经济行为的基本依据,应当十分严肃的对待,十分严谨的运用,十分严格的核准,难道还能坐视GDP统计的“1+1≠2”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