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给了精英阶层《论语》解读权?----想在保安谭景伟北大讲“论语”之外

(2007-05-25 13:39:08)
标签:

西狼

信马由缰

《论语》

解读权

谭景伟

分类: 读书自然有收获
    最近,没念过大学的保安谭景伟在北大开讲《论语》,惹得舆论沸沸扬扬的,有人为之喝彩,吾属此流,不为别的,就谭景伟的这份执著和勇气,值得浮一大白。也有人嗤之以鼻,代表性的言语是:《论语》不是什么人都能讲的?言下之意,《论语》的解读权应该是专家是精英的专权专利。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或自百姓的自贬,更自“精英”的自负,这种情结也由来已久。中国两千年皇权统治,“士大夫”阶层一直担负着教化民众、管理国家的重任,特别是隋唐“开科取士”后,打通了读书人做官的通道,以读书人为主的“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这一大批“劳心者”慢慢固化为可以与王公豪族等“血统贵族”分庭抗礼的“精神贵族”。既然是“精神贵族”,自然就沾了点“圣气”,自然而然就有了几分清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这些精英孤芳自赏精神内核和行为准则最好的写照。肩负天子“牧民”重托,拥有经史子集和律法政策的制定权和解读权,对芸芸众生实施精神控制,自然就是这些道貌岸然的精英们的主要任务和享有的特权。

    现如今,离最后一个皇帝被撵下龙椅已近百年,专制制度下“劳心者”士大夫的话语专权早已寿终正寝。但精英们的“精神贵族”情结似乎依然很浓厚,“精神特权”思想仍然阴魂不散。于是乎,一个连大学都考不上、只能卖苦力的谭景伟也来讲《论语》,也敢上北大讲坛,不是明目张胆“动了我的奶酪”吗?在这些精英的眼里,热遍神州的于丹教授不过中学语文水平,你一个小小保安只怕“人之初、性本善”都没有念熟呢?!难怪他们要大光其火,大放厥词。

    不过,这些所谓的精英们把时间搞错了。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芸芸众生受教育程度无论是比例还是时间已非昔比,判断失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可与百年千年前相提并论,他们不会被动地听你宣讲之乎者也,被动地接受你的精神施舍。因为大众已经学会了选择,掌握了用手或者用脚投票的权利。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从不同角度学习、体味、解读《论语》的权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人都可以去讲《论语》,关键是受众,只要有人愿意听。在公众领域,受众是上帝,即使你是“精神贵族”,你认为你是《论语》解读权的第N代嫡传弟子,也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老百姓爱谁谁,不是那些自诩的“精英”能够左右的。

    另一个问题,“精英”或专家的解读就完全正确吗?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火了以后,不是有十博士酸溜溜的公然站出来叫板吗?说明“精英”们也是见仁见智,并没有绝对真理存在。我想除非孔丘先生至少是记录孔老二语录的学生们从坟墓中复活,谁也别说自个能够定论《论语》,谁也别把自个当《论语》“腕儿”,更遑论“《论语》不是什么人都能讲的”之大话炎炎。可以说,“精英”阶层掌控中国文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话语权正在返回民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