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整体上市中的悖论
(杜文/文) 受到广泛关注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获得国务院批复并转发。《意见》提出支持国有电企整体上市,加快交易平台建设的步伐。
很明显,《意见》对行业中具有规模、技术优势或大股东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将明显受益。由于上市公司的电力资产占国内电力总资产仅有25%左右,还有大量电力资产有进入资本市场的愿望,这使得电力股成为整体上市预期最强的板块之一。
在日益火爆的股票市场中,电力企业整体上市无疑会进一步燃烧投资者的激情,中国电力企业的垄断特征及股市繁华似锦的现状必然使上市电力企业成为投资者青睐对象。最近有消息传出,电力板块又在延续此前上涨的态势。
此前有权威机构分析认为,受计划体制的影响,电力行业估值处在相对较低的地位,电力行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后,价值将大幅度提高,整体市盈率应该提高到15-18倍,优质的电力公司市盈率应该提高到18-20倍。而此次出台的政策无疑是进一步加强了市场运作,把电力企业进一步推入到资本运作市场中去。这对电力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是一大利好举措。
权威机构的预测和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推进电力企业整体上市既为投资者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也为电力企业开辟了一条更广阔的增值之路。在这种市场预期条件下,就很容易理解在短短的时间内很多电力企业开始运作或已经完成了整体上市的的工作。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整体上市的风暴。
专家分析认为,企业整体上市或部分整体上市有利于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当前电力集团资产证券化趋势不可逆转,因此集团整体上市资产注入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国家政策出台的初衷。
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近几年来公众对电力企业并不买帐,电价上涨、服务水平的低劣、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高福利现象一直成为诟病,公众对电力企业的批评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息过。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都归结于电力企业的特殊地位:垄断。因此,公众对电力企业的批评与其说是在批评电力企业本身,倒不如说在批评中国的一些垄断行业企业的恶劣表现更为准确。那么,合乎逻辑的做法就是如何打破垄断。
正是存在着认为垄断是万恶之源的认识,才把改革的锋芒对准垄断。这次推进电力企业整体上市,明显地带有要把电力企业推入竞争市场的意味。这种做法在逻辑上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上市电力企业在股市上的地位保证其股价的优势地位,可以很轻易地在股市中呼风唤雨。同时,中国股市中又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往往会忽略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管理及盈利能力,而是盲目地听信一些专家的建议及所谓的内部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股价本身并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这种现象更有可能发生在上市电力企业身上。简单地说,电力行业独特地位,股市的扭曲现象,上市电力企业最有可能成为投资者盲目追逐的对象,成为股价和公司实际状况扭曲的典型代表。
那么合乎逻辑的结果就是,电力公司整体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就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借助股市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就会落空。还很可能导致“饮鸩止渴”的结果。
事实上,垄断本身并没有优劣好坏的判断,电力行业的投资与消费特征也注定其必然成为垄断行业,因为这对效益最大化是有利的。而电力行业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在垄断本身,而在于监管的缺位,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如果加强监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可能远远要比电力企业推向股市更会有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