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善”、“至学”与“致学”

(2017-01-12 07:55:05)
分类: 谈语论文

“至善”、“至学”与“致学”

 

"至善",最早见于《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修身之学,是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的层面。"止于至善",就是说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

如何"止于至善",应该结合八目来理解。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朱熹的解释,格、致、诚、正作为修身的方法,属于明明德的内容;而齐、治、平作为修身的功用,是新民(亲民)的内容。在流传的过程中,"止于至善"也被写作"臻于至善"""的意思也有所转移,"至善"成了"最好"的同义语,"臻于至善"也被解释成"达到极致境界"

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至善"的构词。""表程度,相当于“最”,""是形容词,二者组合成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类似的组合还有"至高"(最高的地方)、"至尊"(最尊贵、最崇高的人)、"至美"(最美的境界)等。

元旦前在朋友家看到某书法家馈赠的墨宝,说实话,字写得很不错,错就错在所写的内容上。"‘臻于至学是什么意思?""好像是称赞我学问做到了极致,惭愧!"朋友是知识分子,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难怪要谦逊地"惭愧"了。

查遍手头的材料,没有找到"臻于至学"的出处。那就查"至学"吧,"百度"上没有令人信服的说法。挨页检索,终于在《礼记·学记》篇读到一句:"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意思是说,君子懂得求学有难有易,并懂得人的天资有高有低,然后能够因材施教,广泛地晓喻。这里的"至学"其实就是"求学"的意思,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志于学"意思基本相同。如此来解释"臻于至学",即"达到了懂得去学的境界",言外之意是以前不懂得学习。意思变了,不过还好,基本上还是夸人的话。

几分钟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有可能与"至学"是近亲的新词汇——"致学",这是上海一家教育机构的名字。但何为"致学",翻遍该机构的网页,也没有找到对"致学"的具体解释。不甘心,继续扒网,又搜到一则与北师大有关的新闻:"春风化雨,治学精神——师化致学支教队。"看起来,对"致学"情有独钟的并不是"孤独一人"。顾不上细究这新闻的标题是否恰当,快速浏览全文,大致明白了"致学"就是致力于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但这个意思,准确地说应该是"学以致用",或简称为"致用",怎么次序颠倒,搞上乾坤大挪移了呢?

至于上海的那个教育机构的"致学",我就真的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真心希望有关人士能不吝赐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