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是: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文题一经公开,网上迅速掀起讨论热潮,不久《我的青春无阅读》、《阅读的三重境界》等“天津高考满分作文”开始广为流传。
如果有认真的网友追本溯源,就会发现几篇作文都始发于李玉山的私人微博。李玉山老师坦言:每年中高考后都会写作“下水文(教师范文)”,几乎每次都被误传为满分作文。为什么李玉山老师总是和“满分作文”联系在一起呢?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高考前神奇“押题”
二十多年前,李玉山还是初次接手高三教学工作的青年语文教师。当时他任教于宝坻县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良莠不齐。眼看着7月7日高考将近,而他只剩下6月中旬最后一次考前写作训练的机会了。
为了给同学们的考前“集训”提升水平,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该如何设计题目,日常阅读也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在一本参考资料上,他看到“圆的联想”这个小作文题,当即拍案叫绝;而此前早已有另外一组材料刻进了这位语文老师的心里: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近墨者未必黑;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他希望这样的多向度材料能带给学生一些写作的启发。高考作文的主旨,不正是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论述观点、展示才华吗?高考前最后一次作文,他不仅出题煞费苦心,判卷也格外仔细,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老师的点评中受益。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走出考场的学生们大步飞奔到他身边,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老师!作文题押上了!你让我们写的作文,可以直接答在考卷上。”那一年高考,他所教班级的高考语文成绩超乎想象地好。“押题”的传奇,或许带给下一届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李玉山老师也理所当然成为学生们想要虚心求教、考好作文的“权威”。他所带的第二届高三毕业班,在高考中发挥出色,拿下了全县普通高中的第一名。一年以后,他被调到宝坻一中。
谈起往日的传奇,李玉山老师心态平和、谦逊诚恳:“押题这种事,可遇不可求。此后二十多年,我就再也没有在教学工作中押对过高考作文题。”多年来忙于工作,他对自家孩子的教育督促反而并没有那么严格。2010年,他的儿子面临参加高考。这个几乎从来不问父亲问题的孩子,专门找到他提出一个要求:“您能给我出道作文题吗?我练一练。”李玉山布置的题目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并非真空,总有一些不那么理想的社会现象,你对此如何看待?这是一道不那么像高考作文的作文题,但儿子还是认真写了。“他写得还不错,我觉得可以提高一些,就把后半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看他读得很认真,我说你喜欢的话,可以背下来。”那一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的世界”。不肯承认自己懂“押题”的李玉山,又默默“神奇”了一回。
“老师您示范一篇”
如今,李玉山老师的“下水文”被广泛收入各类优秀作文选。然而最初参加工作的五六年里,他其实并没有要为学生们写作“下水文”的意识。“我觉得自己教得挺好,讲作文也讲得很精辟。很多老师专门去听我讲作文课,评价也很高。”改变他的教学理念的,是班里一个顽皮男生的突然发难。
那是他到宝坻一中后的第一堂作文讲评课。之前李玉山布置了“走进一中”这个作文题,收到120份习作之后,他认真批改、工作细致,自认为已经准备充分。课上,他先讲评作文题、展示佳作、鼓励同学,然后讲怎么提升,举了一些学生习作中的例子,被点到的同学都蔫巴巴地低着头。这时,班里的一个“坏小子”突然举手:“老师,您讲作文讲得特别好,讲的方法也特别好,可我们还是不会写!要不老师您示范一篇吧!”正讲到兴头上的李玉山愣了一下,迅速接招:“当然可以。不过老师得回家去写,明天一早带来和同学们分享。”
师生过招之间,多少带了些赌气的成分。李玉山回家一试,才发现并不好写。老师写范文,一定要写得比学生高明,还要模拟学生的口吻,其间的尺度很难把握。他吃过晚饭就开始伏案作文,两小时才写了一千字,然后又改了一小时,最后又认真抄了一遍,自己感觉不错,转天课上读给学生,学生们也兴高采烈地鼓掌,算是皆大欢喜。从此以后,他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写的时候,自己往往也要写一篇。不仅写下水文,还写小小说、散文、杂文、时评等等。班里定什么报纸,他就往哪份报纸上投稿,这样一旦发表,同学们就会争相去看。老师的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读写兴趣。如今,他写一篇高考作文,只需要30分钟,有的时候一天之内,就会写出好几篇不同角度的“下水文”。在他看来,这已经不再是工作需要,而变成了个人兴趣的一部分。
别迷信“满分作文”
作为押对过高考作文题、曾多年参加高考阅卷、今年高考结束后从不同角度写作了7篇作文,被网友称为“大牛”的老师,李玉山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不要迷信“满分作文”。
“网上广为传播的‘满分作文’,很多明显不是考场作文,按照评分标准,得分能过一类的很少,有的是明显的‘病文’,打分只能在40分以下。各种版本的‘满分作文选’里的作文,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只能是编写者眼中的高分作文。有的作文选里,甚至一篇考场习作都没有,只是为了抢先推出,抢占市场。实际上,读这些良莠不齐的作文,对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如果缺乏老师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李玉山曾经明确回答过“怎样的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或者满分”的问题:“很简单,规范加特色。所谓规范主要指审题立意的准确,内容的充实具体;特色就是在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康德说过,知识与方法可以传授,但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能力只能来自于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前提下的有效训练。”
这种训练,主要还是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展开。不过让李玉山忧心的是:很多教师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从“不会写”到“怎么写”的发展上,而不重视写作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们从“会写”到“写得好”的快速提升。曾经有一名校学子,临考前专程拜访李玉山,想要请老师帮忙指导作文。李玉山看到这篇语言流畅、段落分明、模式化痕迹明显的作文之后并不满意,针对作文本身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学生修改后就拿出了一篇符合高分作文标准的习作。这个过程神奇吗?李玉山坦言:道理其实很简单,最初的习作套话连篇,没有强有力的分析而只说结论,缺乏亮点。“我问他,你基础这么好,为什么写出的作文这样空洞,毫无特色?他说,老师认为这样写保险。保险对于考生来说固然重要,但像你这样追求保险可得不了高分。”
和当年初出茅庐的高三语文教师李玉山押对作文题一样,高考作文满分其实也是可遇不可求。如果语文老师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或许能为更多考生带来提升分数的希望。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将伴随每个学生一生的学科,作文写得好、写得精彩、写得言之有物,更是能让习作者受用一生。“满分”只是传闻,“作文”才是真本领。
名师点拨
写好议论文,先要找“病人”
高考作文题,常常会提供材料或提供相关话题,让考生自选角度立意行文。写议论文是大多数考生的首选。能不能写好议论文,有的时候就直接决定着大考的分数高低。考场习作中,“观点+材料+标签式分析”的流水线产品屡见不鲜。为说理而说理,为议论而议论,其实是无的放矢的泛化议论。
写作文动笔前应考虑好三个问题: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后两个问题较为复杂,在李玉山老师的相关著作中均有展开。这里主要谈第一个问题:为谁写。李玉山认为:写作时要有交际意识,交际对象、交际目的要明确。比较形象地说,考生写作议论文就像是开药方,首先要找到病人,针对病人判断病情在哪里,接下来并不是满足分析“为何而生病”,更应该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疗”。带着这样的意识,在大脑中请“病人”坐下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何针对问题帮助对方,写作时就不会那么空泛草率了。
名师简介
李玉山,语文教师,曾获天津市第四届“双优课”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天津师大学报》、《天津教育》等报刊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另有学习指导文章200余篇、散文随笔近400篇发表,总计100余万字。主编、参编学辅读物52本,有语文教学手记《灵性的守望》、散文随笔集《静夜行吟》出版。
李老师的“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节选
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意很好理解,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绿色;可当人们走近时,却发现绿色淡了,甚至肉眼都看不到。
人们都崇拜英雄,希望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刻,英雄能挺身而出。但失望的时候多,英雄似乎只出现在遥远的地方。
有时人们也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衡量,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问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铁片,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称为“英雄”?很难回答。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