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始典学  止于至善

(2016-08-30 15:00:21)

终始典学  止于至善

 

“终始典学,止于至善。”教育中心门口照墙上的这八个字,醒目耀眼。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现而今是“点击率”很高的一个词。达到完美的境界,是做人做事的极致,所以很多单位或部门,其训条中“止于至善”都是必不可少的构件儿;有些人在自己的私密空间,也要将“止于至善”作为箴言铭语彰示于抬眼就能瞥见的显要位置。

从纯“业务”的角度,可以说教育中心对区域教育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理应把追求完美作为努力的方向,甚至可以这样说,应把追求完美作为所有工作的底线。

如何“止于至善”?“终始典学”是前提,是途径。该词脱胎于《尚书·说命》“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一句。这是傅说(就是《孟子·告子》中那个“起于版筑之间”的“傅说”,时任宰相)劝说鼓励商王武丁的话,大意是要始终想到并重视学习,这样道德修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对“典”字,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今人不必太过纠缠与纠结,准确、全面地理解与诠释这四个字的现实意义,才是问题的关键,或曰核心。

    为何要“学”?道理很简单,因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区域教育教学领跑者的角色,只有不断地“学”,才能把“领跑”这件事做得好做得漂亮。“学”,才能拓展视野,开阔眼界,才能及时了解最新、最前沿、最精华的相关成果,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从而为本地的教育教学找到高含金量的参考与标杆。“学”包含着思考。充电不是简单的接受,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是浙江大学校歌的魂,强调要专注于学,力求思想深刻、识解通明;马一浮先生的解释则着眼于“学”于社会风气的良化功能:“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终始典学之效。”作为研究者,要善于发现有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才可能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对教育教学有触及灵魂的针砭作用,收到立竿见影的转化效果。“学”还包括提纯。领跑者应该成为“提纯”的高手,总结、归纳、抽象、概括,把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以惠及更多的“食客”,在彰显自我专业成就的同时实现自我娱悦,更是对研究者形象的提升。

研究,指导,服务,指导与服务是终端,研究者通过对一线教育教学人员的指导与服务能够“间接”实现自己“育人”的理想。但只有不断提升研究(即“学”)的专业含量与专业水准,才能切实实现指导与服务的高质量。

认认真真“终始典学”,方能真真正正“止于至善”。

http://s15/mw690/001ypForzy74see1Atgbe&690 止于至善" TITLE="终始典学  止于至善"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