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饺子——饺子的前世今生

(2014-03-10 10:44:55)
标签:

饺子

馄饨

馅料

健康

分类: 营养健康

 饺子的前世今生  

作者 王嘉峰

 

http://s2/bmiddle/001ypnlnzy6HclOnkSBd1&690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薄薄的饺子皮里面不仅仅是小小的馅料,更包裹着浩瀚的混沌与乾坤,包裹着中华的历史与传承,包裹着文化的风俗与传统,还有家人浓浓的祈愿与祝福……饺子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之中,彻底融入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最早的饺子

饺子是一种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美食代表之一,在中国的节日饮食、祭祀祈福、婚丧嫁娶等礼俗生活中占用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饺子最早源于我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山东滕州的春秋墓葬中出土的陪葬铜器中,就曾经发现了几个饺子,这也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实物饺子。

饺子=馄饨

每当说起饺子,很多人都会与北方的水饺画上等号,把饺子归为一种北方地区才有的传统美食。其实不然,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所著的《广雅》中曾有着这样的记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按照上面描述,当时的馄饨就是半月形的,和今天的饺子外形极为相似,所以后世学者据此认为馄饨就是饺子,只是随着时代的更迭,南北文化差异的影响,才有了形状和名称上的差别。

饺子的原始吃法

有关饺子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提到:“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从这段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最早的饺子不是煮食的水饺,而是煎制的煎饺。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当时的饺子用的是稻米粉做皮,由于稻米粉质地比较松散,粘度不够,如果用水煮很容易散掉,所以才采用煎制的烹调方法。而到了汉朝以后,随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加,以及石磨的推广使用,面粉才逐渐替代了米粉用来制皮,煮饺才成为了饺子的主要形式。

http://s6/bmiddle/001ypnlnzy6Hcm7qmzj45&690

饺子名称的演变

饺子早期名为馄饨,取天地起始、万物之初的“混沌”之意,只是将三点水换成了食部。另外,当时的馄饨和现在的元宝馄饨的外形相似,方形的皮中间包上圆形的馅,这样正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所以学者推断最早的馄饨是祭祀的一种食物。到了唐朝,馄饨被称作“牢丸”,众所周知“太牢”“少牢”是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等级标准,而牢丸则作为祭祀“配饰”或者“副食”一同用来当作供品。直到宋朝,“饺子”的名称才初露端倪,当时馄饨被叫做“角子”或“交子”,取其“岁交子时”之意,多被作为一种节日食物,可见在那时饺子已经走下了神坛,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此外,宋时“交子”还指代着另外一种东西,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流通纸币,所以饺子被称为“交子”,也有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元代时,饺子又有了“扁食”的名字,“扁食”这个词来源于蒙古语,不光指代饺子,还包括诸如馄饨、包子、盒子等一切带馅食物的总称。直到今天“扁食”这种叫法在福建和河南的一些地区仍然被人们所沿用。直至清代,饺子与馄饨的区别才基本稳定下来,北方人吃的是“饺子”,南方人吃的叫“馄饨”或“云吞”,外形和馅料也随之有了很大的不同。

 

                                国家二级营养师:王嘉峰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讲师

                                   QQ & 微信:10528950

                                   新浪微博@王嘉峰营养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