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儿文字游戏的食品标签
作者:王嘉峰
http://s12/bmiddle/54e94ec1gd8f7fd43542f&690
记得某日在超市采购,看见两个美眉正在选薯片,无意中发现她们居然是在对比“营养成分表”,想来这对儿MM也定是俩妙人端的前卫,于是就注意了起来。只听得其中一个MM说:“快看这个,脂肪不到那几种薯片的三分之一啊!”另一个连忙接过细看:“真的耶,就买这个,就买这个!”接着就看见二人像捡了宝一样每人提了两大包去结账了。我心下好奇,莫非现在薯片又出了新工艺,可以少用三分之二的油了?于是我也拿起一袋琢磨,咋一看来果然如两个MM所说无二,可待仔细研究却哭笑不得,原来在“营养成分表”外的一处角落里发现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字“每份以27g计”(其他品种皆以每份100g计)直到此时我才算明白那少的三分之二的油哪里去了,如果仔细计算下来的话脂肪含量还要高于其他品种不少。真不知道是该为商家的这手儿“瞒天过海”喝彩呢?还是该替两位MM的身材悲哀为好了?真不愧是科举制度延续了数千年的国家,现在的营销人员一点儿也没落了祖宗玩文字游戏的名声。其实现在商家在商品标签上玩小伎俩绝对不少,只是好多人没有意识到罢了。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4EN00SIGG.gif“高纤维”“粗粮”饼干
超市饼干专柜打有“高纤维饼干”“粗粮消化饼”字样的产品实在不少,而且它们一般都广受肥胖和高血脂人群的欢迎,殊不知高纤维≠低脂肪,因为粗粮和高纤维产品如果没有很多油脂的帮助根本就难以下咽,所以此类产品的含油量绝不会低于其他饼干,甚至往往还要高出不少。原本是想借助膳食纤维来达到降脂减肥的目的,不想却额外的吃进了更多的脂肪真是得不偿失。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4EN00SIGG.gif“无糖”和“无蔗糖”食品
无糖食品可以说是对糖尿病人和肥胖人士诱惑最大的字眼了,然而淀粉也是糖油脂也没少,照样升糖升脂;“无蔗糖”也是一样,商家承诺是不添加蔗糖却没承诺你不加麦芽糖浆、不加糊精,其实麦芽糖浆和糊精这两种东西升血糖的能耐还要在蔗糖之上,常买这些产品的糖尿病人可真要自求多福了。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4EN00SIGG.gif五花八门的饮料名称
X酸乳、X仔牛奶、XX快线……这些都是爷爷奶奶们最愿意买给小朋友们喝的“牛奶”了。都说牛奶好处多能补钙、长身体,可是又有哪个爷爷奶奶会翻过饮料瓶仔细研究一下饮料的标签呢?结果好心办了坏事,给孩子喝了太多的“白糖水”和有限的复原乳(奶粉等牛奶提取物加水还原后的产物,营养成分较之鲜奶大打折扣),造就了一群小胖子,也养成了他们挑食不爱吃饭的毛病;果汁产品的情况也差不多,其中纯果汁的含量只有百分之几到十几,却堂而皇之的冠名为XX果汁,岂知其中诱人的果味儿都来自于香精和色素。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4EN00SIGG.gif混乱的调和油市场
挂羊头买狗肉最严重的当属调和油产品了,主料使用菜籽油、大豆油等普通品种,只加入一点儿点儿“橄榄油”、“鱼油”、“亚麻籽油”等名贵油品,如果过仔细一看配料表,这些好油如果能排到前五就已经是不错的了,然而却敢冠名为“橄榄调和油”、“深海鱼油调和油”云云,这是调和油厂家惯用的伎俩,商家们之所以敢这么干主要是因为国家规范调和油的相关法规还未出台,同时也因为很多人买油只看广告宣传。所以买商家调和好的油还不如多买几种油自己调和着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此外,什么“非油炸”、“降糖食品”、“不含胆固醇的植物油”等等文字游戏,绝度是步步惊心,让人防不胜防。下面营养师就各位看官支上俩招,包大伙儿可以在各种文字游戏的陷阱中去伪存真、以不变应万变: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3ZH00SIGG.gif先看商品名称,注意名称周围的标注和解释(如:乳饮料、复原乳、果汁饮料、代可可脂等);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3ZH00SIGG.gif细看食品配料表,从配料的先后顺序中可以轻松的分辨出什么是主料,什么是辅料;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03ZH00SIGG.gif研究营养成分表,找出自己最为关心的营养素的含量,根据自己的情况比较着选择。
国家二级营养师:王嘉峰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成员
QQ:10528950
新浪微博@王嘉峰原创美食营养
腾讯微博@营养师王嘉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