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壮壮选书】是准备作为单独的系列写下来的,所写的书籍均为壮壮在图书卖场的众多书籍中自选买回家的书。
起笔的初衷,是一直以来,尤其是低幼孩子的家长,作为好书与孩子之间的桥梁----“选书、采买”这个工程大都是家长们代劳的。但这样的“替代”毕竟不应成为常态的“完全取代”。
当父母不参与意见之后,孩子会如何选书?当他们只能选择一本买走的时候,会做如何的取舍?孩子自己选的书,又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当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允许他为自己的阅读行为做主的时候,或者,作为父母,我们才有机会看到更多。
且随着壮壮自选的书籍与我的文字,一路解读孩子的视角......

【《怕小孩的女巫》 湖北美术出版社-海豚绘本花园丛书
2010年6月出版】
2010年6月18日(周五)
傍晚,壮说:“妈妈,去王府井书店转转吧。”
于是,坐在高高的803上层的第一排,一路晃荡着,我们出发了。
第一次,待到书店闭店出来。离开前,依旧是壮的图书自选:小家伙在琳琅的书海里挑中了《怕小孩的女巫》。付款、拎上书,我们一同先散步去吃小馄饨,再坐到803上层的第一排,一路晃荡着我们回家。
说来巧得很,壮壮近期对魔怪之类的内容感兴趣我是有察觉的:好奇、惊险、神秘、刺激......或是他觉得吸引的原因?《怕小孩的女巫》由湖北美术出版社今年6月新近出版,是海豚绘本花园系列丛书之一。最初在当当见到时,估摸着小同学或有兴趣。尚未下单,得~~~
小家伙抢先一步在书店自己拿下了。
图画书,常常在以图文共释故事的过程中,颠覆、解禁着成人长期以来被固化的思想。对于灵动的孩子而言,思维未被固化太多,对于现有的很多绘本的内容与题材接受起来,反倒比成人更为坦然及容易。
《怕小孩的女巫》 就是这样一本处处充满“颠覆”意味的书。
小小盘点一二吧......
颠覆一:题目与封面。
初见书名,成人的惯性思维:怎么会是女巫怕小孩儿呢?印错了吧?----
很遗憾,确是怕小孩的女巫:世界上的存在本就多样,谁能保证“女巫届”没有一、半个怕小孩儿的呢
?
打量封面:被定格的温情相依与女巫母女外露的獠牙与温情的眼神极为不“协调”,居然还是一对捧着书在读的母女。小小的冲突、背景的暗淡与画面中央母女色彩的鲜活靓丽,会否在暗示着这会是个颠覆传统女巫的诡异、恐怖、血腥内容的故事呢?
翻开环衬:放大的暗朱红色的墙面上水迹斑斑,隐隐地似乎可以嗅到空气中淡淡潮湿的气味;三张蛛网细丝悬垂,两只蜘蛛瞪着眼睛似是对视书页这面的你......HO~~~~
阴暗、神秘及悬疑,嗯,有一点魔怪的意境了~
颠覆二:小女巫,该什么样?
外面的天色慢慢亮了起来,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小小的屋顶天窗照射进来。“该上床睡觉啦!”妈妈说。(睡觉时间也颠覆,这个没办法:谁让她们是昼伏夜出的女巫
?)可是,小女巫却非常担心,她说:“我好害怕,肯定有个小孩藏在床的下面!”听到这里,父母们是否觉得熟悉?孩子们会不会也有一些共鸣----我们不是也常担心床底下藏着妖怪吗?原来小女巫也会怕?
小女巫光着两个小脚爪踩在妈妈的拖鞋上,歪着头恐怖地望着小床,一缕金黄色的阳光投射在女巫母女身上。
“我的乖莫娜,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小孩呀,他们只是有人想象出来吓唬你的……”VS
现实中父母们的话:
“我的乖孩子,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女巫呀,他们只是有人想象出来吓唬你的……”似乎是我们同时看到墙壁的内外两侧同时在发生的事情。
妈妈的解释与安慰,并没有解决莫娜心存的恐惧。于是,妈妈离开后,屋子里的一切都有了孩子的影子。原来,这样的恐惧与联想,小女巫也会有。

颠覆三:意外的初次遇见
小女巫还是在惴惴不安中渐渐进入了梦乡。与孩子们的初次遇见并不是小女巫杀气腾腾尾随、攻击的场面,却十足是个意外:忽然,从地板下传出了可怕的嘎吱声……一个小孩的脑袋从地板下冒出来,接着,另一个小孩也探出脑袋来了……
颠覆四:谁会吓着谁?
父母的惯性:小女巫会吓着孩子。可是,当书里的小女巫与兄妹二人同时望到对方的时候,双方都害怕得同时惊声尖叫起来。小女巫虽然面目狰狞,却是因为恐惧,丝毫没占上风。
第一回合:平局结束。

颠覆五:谁会“收拾”谁?
兄妹两个非但没有被小女巫吓哭,哥哥的喷水枪反倒成为攻击武器致使小女巫全身湿透。这下可不得了了:小女巫惊恐地尖叫出声,居然嚎啕大哭起来!居然是在两个人类的小孩子面前。到底,谁“收拾”了谁呢?画面再一次颠覆性地挑战着我们惯有的思维:第二回合,小女巫败北,居然被人类小孩儿“收拾”了。
颠覆六:怎样的共处?
“呀!是一个小女巫!她怎么哭了?”......另一个声音说:“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想吓你的!”如此“不打不相识”的开场,颇有些幽默地颠覆着我们内心隐隐地“会打起来吧”的惯性猜测。
“这样一点都不友好呢!”小女巫嗔怨着,似乎暗示出之后那段与孩子们“友好”的共处时光。
果然,后面的画面中,如果忽略小女巫的獠牙、利爪,根本会觉得他们三个与日常小孩子之间的温馨、默契丝毫无异,而非魔兽与人类。以致,莫娜在灿烂的日光中困到极点,便直接睡倒在妹妹的床上。
颠覆七:女巫的法力也并非无边。
两兄妹妈妈的突然闯入,让书对面的我们为床上的小女巫暗捏一把汗。但妈妈居然看不到床上的小女巫!后续孩子们的尝试证明:不光成年人类看不到小女巫,成年女巫也看不到人类的小孩,反倒是魔怪与人类的孩子之间可以相互见识。
莫非,成人已经失去了孩子们的视角?孩子们已经脱离了成人的视线?
颠覆八:谁会出现在梦里?什么是噩梦?
女巫梦到人类,是否如人类梦到女巫一般会被定义为噩梦?而故事末尾的呈现却是:“现在,莫娜再也不害怕睡觉了……她慢慢进入了梦乡,梦见了人类的小孩们。这可是莫娜头一次睡觉没有做噩梦哦。”
如此一路读来,在一个又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颠覆性呈现中,虽没有任何结论的说教,孩子们心目中“女巫可怕”的定义也随之被逐步颠覆着,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个内心也有恐惧、也会柔弱、也会率性、也渴望友情的、鲜活丰满、孩童化、人性化的小女巫的形象被重新建构出来。新定义虽略显稚嫩,但一次次重复的阅读中,新形象渐渐稳固,孩子们便可选择新的态度面对“女巫”。
至此,书中颠覆性的小女巫形象是否可信早已不再重要,在本就复杂的现实存在面前,谁又能否定“一切皆有可能”的逻辑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