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的亲子共读,一般是壮自己选书、自己先看,之后再“共读”。此间,不乏小不点发起的对话。记录片段,品味成长。。。。。。
聊天实录(一)
“孩子时常在幻想与现实世界之间自由地进进出出,反倒是大人做不到。”
----
郝广才

“妈妈,到底有没有阿罗这个小孩呢?”壮壮在睡前第N次翻看“阿罗”,但提这样的问题还是第一次。
“我想,这个地球上的某些国家里肯定会有叫阿罗的小孩儿,但他一定不是书里的这个阿罗,会是同名吧。你觉得有阿罗这个小孩吗?”我问回他。
“我觉得应该有。”壮壮的眼神还在书上。
“为什么呢?”我好奇着他判断的原因。
“我也觉得世界这么大,应该有这么个小孩。”依旧盯着书。
“那他的笔是真的吗?”我继续试探。
“我猜应该没有。”果断的回答。
“小孩都能有,笔又为什么不能是真的呢?”
“笔,到处都有啊。可是,就是没有一支笔----画完了画可以让小孩走进去、再走出来呀。也许~~~~
他就是拿着一支笔,随便比划着、假假地画的。”

聊天实录(二)
“发现的快乐会激励他再去“寻找”,然后再得到“发现”的快乐,如此产生正循环。”
---- 郝广才

“妈妈,这是一本危险的书。”睡前,正自己看《阿罗漫游太空》的壮壮,突然很深沉地冒出这么一句。
“啊?怎么就看出危险了呢?”我有些诧异,抬起头问他
。
“那就请看吧。。。。”壮壮将书翻过来,摊开内页朝向我并用手点指着:“我觉得最危险的地方......你看,是什么?”
“外星人啊。”似乎没看出什么稀奇。
“你再看看!这个外星人,他有六只手,你发现没有?六只手~~~~~
你想象一下
......我觉得好~~可怕。所以,我觉得危险。”
一脸认真的壮壮说完,丢下一脸诧异的我,继续闷头看他的“危险书”去了。
聊天实录(三)
“高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视野,角度不同会有更多的思考。”
---- 郝广才
【小床边,壮研究着《好绘本如何好》】
壮壮常会拿了我的书,在床边翻看。
这一日,是郝先生的《好绘本如何好》。
“郝先生书那么多,你为什么把最喜欢的一票投给《好绘本如何好》呢?”
“因为里面有好多、好多图画书看啊。”手没停、眼也在书上。
“可是,那些都是故事的介绍、是片段,并不是完整的故事啊?”
“这样一个一个短故事多好啊,我能看好多个呢!”小不点有些兴奋地笑了
。
“看来,你是不喜欢长篇故事了?”我转念一想,“不对啊,那你为啥还非要磨着我、读我的《苏菲的世界》啊?”(528页、43万多字的“巨著”,我看的另一本书)
“你没看我都是让你分开读的吗?
不是说好了----每次5页?”壮壮继续翻书不抬头。
面对该小孩儿“化整为零”的答复,一旁无语的我慨叹老啦、老啦
......
-------------------------------
*
郝先生语录摘自讲座笔记及《好绘本如何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