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故事】亲子共读---体验与呈现的旅程之《绘本心经》

(2010-05-19 14:15:44)
标签:

绘本心经

星云大师

朱里安诺

盲人摸象

局部与整体

绘本阅读与呈现

亲子

分类: 慢慢胖起来的书架-书、乐同享

 【阅读故事】亲子共读---体验与呈现的旅程之《绘本心经》

今晚的阅读时间里,要与壮壮分享一本特别的书《绘本心经》。

 

【阅读故事】亲子共读---体验与呈现的旅程之《绘本心经》

 

    说其特别,一是此书为佛学大师 星云大师 的文字,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二来绘者不凡,相信熟悉 朱里安诺 画风的人,一定对他的作品《第一百个客人》、《一片披萨一块钱》、《小石佛》记忆深刻;三来内容关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而非常见的儿童故事。 

    如此,佛学大师、插画高手联袂,对260字的《心经》会有如何的阐释?对于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而言,又会有如何的解读呢?

    带着疑问与好奇,我与壮壮一起进入了这一晚共读之旅的压轴大戏......

 

     一路读下来,没有过多的旁白与解释,壮听得静默无声。

   《绘本心经》中“空”的一节再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壮是第一次完整地听到......

  ‘空’的真理本来只有一个,但会随着个人的体会不同,产生种种差异。假如人看问题有了预设立场,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不容易看出问题的中心。

    从前,有一个国王过生日,有人送来大象给他做生日礼物......

    最终,

   大家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国王听了,笑着说:“大家可别象这六个瞎子,只摸到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就以为自己看到了全部。”

    大象究竟象什么?虽然瞎子们各自说出了大象的一部分,但整个大象是什么样子,要用智慧的眼睛才能看清大象的真实样子。”

 

    大师的文字到这里就暂告一段了,并未如通常的书籍般给出“标准答案”。掩卷时不由暗暗思忖:究竟什么才是智慧的眼睛呢?

    想来,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自小耳熟能详,通常习惯以“批斥盲人所代表的自以为是、以偏概全”为盖棺定论,带着对盲人所象征现象的些许不屑结束阅读。

    但这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些什么呢?

 

    合上《绘本心经》,我问一旁默不做声的壮:

   你怎么看待这六个盲人各自摸到的大象呢?

    壮想了想:“他们都摸着了大象,但是摸到了一部分,但是都觉得自己对、别人不对。

   那如果从他们各自摸到的部分来看,他们描述的还是挺真实的,是吧?比如,有个盲人觉得大象肚子象城墙?

   嗯。”壮忽闪着眼睛,应了一声。

   问题出在哪呢?为什么他们说的是摸到的大象、又不是我们看到的大象呢?是不是你刚才说的‘他们都觉得自己对、别人不对’?

    壮没出声。

   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六个盲人各自得到的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出一头大象的样子呢?”我试探性地问。

    壮仰躺着,微微挪动了一下身体,继续忽闪着眼睛。看样子,小脑袋里又高速转起来了......

    有那么一阵子,屋子里就这么一直静着。

    忽然,“把他们组装起来!组装起来就是一头大象啦!”壮有些兴奋地喊出来。

   什么‘组装起来’?”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组装起来啊,用胶水贴起来那样儿,鼻子放在鼻子那儿、耳朵放在耳朵那儿、腿放在腿那儿......组装起来就是一头大象了啊!”壮一骨碌翻身坐起来,两只手比比划划地、略带兴奋地解释给我听。

   嗯!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呢!你怎么想到的?”我赞许,“把盲人们的结论组合起来看,而不是各自分裂着谁也不听谁的,似乎更容易让我们看到整头的大象,是吗?

   嗯,就是组装起来。”壮强调似的重复着。

   

    阅读结束,熄了灯,壮转过身去睡。

    而我的思考却在延续着......壮壮说的“组装起来”是大师提到的“智慧的眼睛”吗?

    试想,与盲人们各自的局部触摸、观点割裂相比,只需要综合他们各自不同方位呈现的观点,一头完整的大象便跃然眼前了。 

   由此想到:我们与孩子们在一起一直坚持的“阅读”。

   书籍,何尝不似一头大象?而阅读的人,又何尝不似盲人呢?

   我们试图通过阅读的途径弄清楚:一本书文字背后究竟是何“面目”、蕴含着如何的知识或道理?而作为家长,我们常常惯性地把自己看到以及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认为是对的结果“告诉”给孩子、并希望他们记得......这个过程,与摸象之后固执己见的盲人又何等的相似啊?

   想到此,自己不禁释然地笑了......

   原来,没有哪一个盲人一定对、或错,各自的呈现,不过是各自内心的感触罢了。

   也或者,我们永远无法穷尽一件事情的真相。但从数量上,得到的各种不同呈现丰富了,或更可利于接近与看清事物的本质吧(当然,是否接近本质另与“呈现”的质量也相关)。

 

   由此,亲子阅读似乎更适合理解为一个需要各自“呈现”的过程,而非观点割裂的非此即彼。

   那么,不妨与孩子一起享受彼此的呈现,享受这个带着体温、伴着亲情、思绪流转的“阅读阅美”的过程吧。有些事,看到才会相信;有些事,相信才会看到。也或者当我们对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尊重、倾听、分享与允许的时候,这个过程将变得更加快乐与收获......

   

 

另附:

壮壮喜欢的部分童书

《爱心树》--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

《猜猜我有多爱你》-- 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

《一片叶子落下来》--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

《绘本中国系列-熊亮》-- 明天出版社 出版

《阁楼上的光》--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

《神奇校车》--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

《5岁爱搞怪》-- 咕噜熊故事屋借阅书籍

《卡夫卡变虫记》-- 咕噜熊故事屋借阅书籍

《我的大象我的猫》-- 咕噜熊故事屋借阅书籍

《凯,能行》-- 湖北美术出版社 出版

《呆头马》 --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

 

与亲子阅读相关我的其他新浪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