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观点】一岁半孩子如何开始阅读?对辰宇妈的回复

(2010-04-14 12:48:10)
标签:

成长记录

低幼阶段

亲子共读

红孩子社区

育儿

分类: 观点、思考、探讨
   

【阅读观点】一岁半孩子如何开始阅读?对辰宇妈的回复



    在 红孩子社区 天津论坛 对辰宇妈在论坛的回复记录于此。希望对有此类境遇的父母们能有所启发...
------------------------------------------------------------------------
【辰宇妈 发表于 2010-4-14 10:34:02】
    孩子都1岁5个月了,不爱看书,看到书就是撕,我们也给他讲: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你可以从里面得到很多知识,可以帮助你做很多事情”无奈都是对牛弹琴,有经验的妈妈们,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请教各位了!谢谢了!
 
【我的回复】
    能够感觉得到辰宇妈妈的焦虑。
    也或者,我们不妨换个方式考虑与孩子沟通阅读的事情。
 
    首先,“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从里面得到很多知识,可以帮助你做很多事情”这些都没问题,都是爸爸妈妈的人生经验。
    这个经验是成人的,不是一岁半的孩子的,孩子没有体会。
     
    其次,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父母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这个阶段的大致发展规律与特点。
    2岁之前,儿童首先发展触觉,然后是嗅觉、视觉、听觉,开始运用五官探索与学习,对有节奏的声音、强烈对比的颜色及形状反应敏感,运用五官操作游戏的玩具书,以图为主的绘本书籍是不错的选择。在心智上,孩子尚处于初期的混沌状态。对他们来讲以上成人表达的如此抽象的阅读功用是很难理解的,类似:书是冷的、不会说话不好玩啊,怎么是好朋友呢?“知识”又是什么?......孩子们的经验,需要通过感官在实际的体验过程中逐步建立与累积。
     由此,妈妈说的道理产生“对牛弹琴”一般的沟通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妈妈大可不必焦虑。
 
     第三,日常多观察自己的孩子,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选好书。
     对于1岁半的孩子而言,会有简单的语言表达,肢体语言也很丰富,妈妈要善于在日常中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与物,并由此选择与孩子兴趣点对应的童书读物。
     生理发展上,孩子已经开始自己控制大小便了,可选择与孩子日常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书。如“噼里啪啦”系列丛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马桶的故事》。
     心理上,孩子正处于形成情感依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与妈妈、与亲人(与主要抚养者)的关系对其心理结构有重大影响。不妨选择亲子间亲密交流内容的书籍,如《猜猜我有多爱你》。
   
     第四,软环境的创设不可忽视。
     有了适合的书,软环境更不可忽视。我们希望宝贝爱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从爸爸妈妈有温度的读给孩子“听”开始起步的。与其让孩子正襟危坐在小桌椅旁,扔本书给他自己看,倒不如睡前宝贝喝过奶之后,抱着她声柔语轻地分享一本可翻可玩儿可讲故事的小书。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的怀抱更温暖的了,这样的快乐体验将带给孩子良好的阅读感觉。
    一旦孩子想到“看书”这件事就开心、就舒服、就享受,孩子将会主动对这样带来好感觉的行为进行重复。
    另外要注意,孩子这个年龄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比较短,亲子共读时间的长短以孩子不感觉疲劳为宜。
    起步阶段,我们不妨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今天又进步了什么,而非纠结在他还差得远。
 
    第五,多带孩子体验自然。
    书籍毕竟是人类文化各类精简浓缩了的分类信息的集合,远不及大自然的客观存在更真实、更丰富多样、变化多端。对于2岁前的孩子而言,春花正盛的当下,父母大可以给孩子带上书到大自然中去,带给孩子更直观的感官体验,比如花的颜色、鸟宠的鸣叫、风的吹拂、水流过的样子....由此带来的真实感受会令孩子的印象更为深刻。
    如此,书的内容与书外的现实生活产生了互动,书的内容成为孩子经验的一部分,读书变得更有意思、立体起来。
 
    带上耐心与宽容,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阅读吧。
    希望能有更多的父母与孩子一同体验到亲子阅读的乐趣。。。。
 
补充说明:关于一岁半孩子撕书行为的解读。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喜欢撕书是有原因的。撕书的过程中,孩子关注的是“撕”、成人关注的是“书”,彼此的关注恰好不同。
    撕纸的声音与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声音不同,孩子会觉得新鲜好玩,难免重复;撕书也是孩子不断锻炼手指动作的过程,捏住、撕开的不断重复使孩子积累了支配与运动手指的经验;撕开的纸片大小不一、形状不同,还可以撒的到处都是,过程新奇百变自然吸引......
    建议妈妈们堵不如疏,可以告诉宝宝“书是用来看的,广告纸可以撕”,顺便将失效无用的广告宣传样张递给孩子尝试,用可以“撕”的替代品及时换下书本。
    撕纸是孩子尝试的过程,孩子的手指得到了锻炼,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便会继续去尝试别的好玩儿的事情了。

   处理撕书的几个思考角度:
   方法1:书不可以撕,什么可以撕?找到满足“撕”的替代品了吗。
   方法2:这本书不可以撕,哪本可以撕?如果一定要体验“书”的质地的话。
   方法3:书不能撕,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还可以做玩具、可以读出里面的故事体验乐趣。
   方法4:撕坏了,需要怎样处理?一起体验修补的过程。
   方法5:撕不仅是破坏,还可以成为创新的过程。用彩色纸撕出形状,做拼贴游戏。

   “撕”和“书”之间,终归是可以调和至和平共处的,如同成人与孩子的相处......
    相信,智慧的爸爸妈妈们,会发现更多的好点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