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绘画中蕴含的“思想”,我们了解吗?

(2010-01-15 10:41:02)
标签:

成长记录

儿童绘画

儿童教育

儿童心理

父母困惑

童年童趣

分类: 成长记录之2010

儿童绘画中蕴含的“思想”,我们了解吗?
【第一幅】

“月亮在左边,太阳在右边,中间有一条隔离线。

太阳到右边来了,左边月亮婆婆就出来了。

右边的人要起床,左边的人要睡觉了。。。

                        —— 常家铭讲画”

 

    这是四岁半的壮壮对自己画作的讲解,这幅画是他第一幅月亮与太阳同时出现的画作。

    元旦假期里,当小家伙画完展示给我们看的时候,我跟壮爸都没看明白:为什么太阳月亮会同时出现,而中间还用线隔开?于是,就有习惯性地请他讲解自己画作的一幕,也就有开篇的那段当场记录下来的“讲画词”。

    第一 幅

    日月同辉。说实话,壮的“讲画词”是带给我和壮爸极大震撼的:日月同在宇宙,与太阳升起东半球想比,西半球当时刚好步入夜晚——这样的概念我们之前从未跟他探讨过(地球是圆形壮同学是知道的)。日升月替的交换规律,他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呢?

    两位跳舞的小女生,与男生明显的区别是:头顶有两条细细如触角一般的小辫子。似乎孩子们动笔绘画早期阶段里,小女生的辫子都是这样的。单看小女生的头部,形象如图画书里的小蟋蟀。另外,小女生们的裙子是有花边的。右侧的小女生正要跳起来,所以,腿不是垂直站在地面上。

   被“烙印”了的棕色地平线。

 

 儿童绘画中蕴含的“思想”,我们了解吗?

【第二幅】

   第二 幅

    同是日月同辉,隔离线短了一些。

    两个舞蹈的小女生。

    绿色外框表现的是大门和把手,红色外框表现的是房屋。

    小同学的姓名是照我在早先写过的样子,自己照猫画虎“画”上去的。之所以称其为“画”上去,与书写不同的是:不讲究笔画的顺序,只求高度的“形似”。

儿童绘画中蕴含的“思想”,我们了解吗?

【第三幅】
儿童绘画中蕴含的“思想”,我们了解吗? 

【 图 4 】

    第 三幅

    日月再度同辉,但高低的位置有了变化。

    隔离线消失了,或是他认同了我们的观点:月亮和太阳确实是同时存在于宇宙当中的天体,但宇宙当中没有象房屋那样的墙壁把它们隔离开。

    同样还是两个小女生,看出变化了吗?302室门外站着一位小女生。而另一位呢?别急,图四是把画纸拎起、透视过来的效果,看到另一个小女生了吧?对,她在201室的门后,被画在纸的背面。用壮壮同学的话说:“她在门后面,门关着,从前面当然看不到啦。”

    外围红色大方框表现的是房屋。从方形可以知道,是楼房。小女生脚前面的小红方框,是台阶。

    棕色的,令人头痛的“地平线”。

 

    当下,孩子的绘画作品被专家们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孩子成长状态的情况也不罕见。我等虽无那般高深功力,但静静地坐下来,与孩子一起欣赏、讨论他的绘画作品,还是很容易了解到孩子的认知与思想的线索的。画作的每一处细微的变化,无不反映着孩子思考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需要的是一些时间、一些耐心、一些宽容与一些足够的尊重,促使孩子主动张开嘴巴,有与父母表达与沟通的欲望。这也将成就孩子在家庭中快乐的绘画时光。

 

    尾声。。。当晚,我们把壮画好的画张贴在墙壁上开了画展,小家伙一边继续创作,一边对从旁观望的壮爸说:“期待我的下一幅作品吧?不过,参观我的画展是要给钱买票的。”

    画作完成,小家伙象捏着宝贝一样将画扣在自己胸前,歪头对壮爸说:“给钱,买票!”

    这一对父子,接下来会有如何的应对呢?

    只见壮爸假假地伸手向前一递,“给,我买票。”空气钱币就送过去啦。小家伙应景地假假一接、又一送:“给你,票。可以看啦。”随即,才把真的画作双手奉上。。。

    哈,还真是默契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