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观点】有关孩子的阅读

(2009-07-25 16:12:53)
标签:

成长

见证

童趣

休闲

育儿

专注

阅读

儿童读物

分类: 观点、思考、探讨

【阅读观点】有关孩子的阅读

 

七月的北京,潮湿、闷热。

入伏了,带着壮壮继续游走。这一次是“第三极书局”,位于海淀图书城旁的另一座综合书店。

说它综合,是说书店除去按图书类别分层布局之外,地下一层设有美食城就餐时间可供读者享用;店里还有各类收费的绘画、器乐学习教室;扶梯转角处,散布的中式风格的小店也偶见流连的读者驻足。

店里空调温度适中,一路扶梯,我们直奔儿童馆而去。

低处展台的高度刚好适合壮壮,儿童版的法布尔《昆虫记》依次排开,正是我们要找的。小家伙冲上去,兴奋了两秒钟,惯性地眉头微蹙开始翻看了。

 

记不清壮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的,但现在的他确是个翻开书就可以入境的小东西。陪伴他阅读的这两三年里,还是有一些拙见愿意拿出来分享的:

1、观察与推荐相结合。

壮壮的一部分书是基于对他的日常观察后选定的,范围出自他的兴趣点或解决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青少版《西游记》(西游记人物面塑是引子)、《托马斯小火车》、《来洗头,小熊布迪》。所谓因势利导,用在解决孩子阅读兴趣的问题仍是妙招。

另一部分书,是依照对他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我们代选“推荐”给他的。比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一片叶子落下来》。

内外结合,营养均衡。

书一旦买到家,选哪一本先看可就是壮壮的“专权”了。由此,可进一步观察他的兴趣所在。也由此,才有了青少版的《西游记》不厌其“选”地通读八遍的经历

2、给孩子选书,对孩子负责,了解内容不可省。

市面上的儿童图书虽不比成人图书海量,但靠“卖相”吸引读者的还是大有“书”在。在孩子们的鉴别水平不足以支撑的时候,家长就要承担起“质检员”的角色。

关于畅销书,网站上的书评很多,建议仅供参考。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阅读,还是要各位家长自己来思忖鉴别。切忌盲目跟风,买来当摆设。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先找来看一看序言、目录,选一段内容文字读一读,判断一下是否与孩子目前的认知程度相匹配,这是基础筛选的第一步。

希望孩子在五年、十年后选什么水准的书来读,那么,就请不要从现在糊弄、应付他。

尤其是选来送人的书,也别马虎。对孩子负责,千万别只看其长了幅“漂亮脸蛋”就急着掏钱付账啊。拿着书读也不是、扔了又可惜,岂不是既为难了朋友、又浪费了银子?可不要小瞧了这十几页纸可能对孩子产生的终生影响。

3、亲子共读,益处多多,贵在坚持。

买不是最终目的,只是阅读的开始。家长能够固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陪伴孩子共同阅读,对于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道理都懂,切记要铁杵磨针的坚持。把阅读当个事,它才能枝繁叶茂起来,如同耕种。

共读,也是段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利于融洽亲子关系。共读绝非简单的照本宣科、读完了事,抑扬顿挫的声调、适时表情的配合、适当的提问与讨论,阅读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题外话,壮爸是壮阅读的忠实支持与陪伴者。壮爸的朗读水平就是在伴随壮壮阅读的过程中得以飞速提升的,由最初我听了都想睡发展到现在的吸引始终,确是个质的飞跃。)

对于与孩子讨论,或有家长心存疑惑。其实,如何提问与讨论,本就是个引导孩子思维逻辑发展的过程、是个功夫。更不要小瞧了孩子,七岁之前孩子脑发育的速度是惊人的。如果不希望他永远只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请从现在起给他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他思考的结果。

壮壮的固定阅读时间大都是在晚上睡觉前,不上幼儿园的时候还会加上午睡前的时间。这段睡前时光,我们通常是一起翻开书本,驾驶着“故事飞船”,前往书本里的“蓝色海豚岛”、“唤鲨人的家乡”,甚至“威尔伯的猪圈”去探险的。讨论的问题,时常是从这本书延伸到之前读过的书、或即将要读的书,时常从书本里延伸到生活中。由此,“故事飞船”对于壮壮而言是最神奇的。另外,设想中“每个月读一本,一年下来会是这么厚厚一摞”的预言,也深深吸引着壮壮持续收藏他的“阅读宝藏"。

现在,小家伙已经不满足只读一篇两三页的小故事,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儿童小说,他的要求通常是每次至少两个章节内容,象长篇小说连续广播一样,读上个把月结束。

4、适可而止、顺其自然,避免急于求成。

对于学前的早期阅读,还是要以孩子为主体综合考虑:除去选书,还包括阅读结束。阅读时间的长短、提问与讨论问题的深浅、阅读结束的时机,都是因孩子而异的。阅读不等同于任务,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已经表现出不耐烦与倦乏,就没必要“强按牛头硬喝水”。任何习惯的养成与内化都是有铺垫、有过程的,阅读也是同样。应顺其自然,而不是强扭瓜蔓。至于如何有效引导,则沉积于家长日常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细心揣摩。毕竟个体不同,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才是最好的,而非生搬硬套能成。

 

读书非一朝一夕之功,如同中医调理之法。我并不介意通过读书能灌输给壮壮多少知识、认识多少字、会计算了几加几,我所关注的是培养起他对“阅读”这件事的兴趣----读书不是枯燥的,相反是件有意思的、好玩儿的事:是个可以满足好奇、解决疑惑、不断探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以阅读的方式滋养他各种能力的成长——专注能力、理解力能、想象能力、思维与逻辑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等等。

 

回过头来,再看看小不点在书局的避暑之旅吧。。。

【阅读观点】有关孩子的阅读

 

【阅读观点】有关孩子的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