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之书(十)

分类: 随想录 |
1.再看《登幽州台歌》和《春江花月夜》,恍然明白经典之美正在于营造了苍茫的时空感。古人与来者是时间的长度,天地悠悠是空间的宽度,从中更凸显出,独我是处于其中的渺小个体。除了时空之浩渺,每个人都能在相同的渺小中找到共鸣感;春天的江水,天上的明月,天地相连的万古时空,以及初见月者和今见月者的交汇等等,宇宙八荒,鸿蒙天地皆入方圆,在这样的苍茫之下,意境如何不深阔?情感如何不幽微?
2.同理心是当下一切交流的前提。之前为孩子不奋进而着急上火,总免不了叨叨絮絮,让人生厌,这样也根本起不了作用。后来转移角度,不从自己的角度提要求,而是贴着孩子的心理和困境,多理解,多鼓励,多帮助,反而大家都各自满意了。可见很多事是不能蛮干的,也会伤感情。所有有效的沟通一定是建立在理解对方的角度上的,有了同理心才有可能将各自的藩篱先撤去,然后一切才有可能。
3.人的生活中,付出是最重要的吗?不是。没有精神层面的理解认同欣赏,一切都是微薄的。而假如在付出之中,践踏对方的自尊,打击对方,贬低对方,那么所有的好都只会变成恨。马斯洛理论中,人的需求有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而情感不过是外在的附属品,假如在一个家庭中,成员都无法实现这基本需求,必然是无法幸福的。一个付出再多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情商来提供基本的情感能量,注定是失败的。高智商者,远不如高情商者。因为若情商太低,不懂得包容体谅,只会苛责和打击的话,永远赢不了人心。
4.婚姻是一件永远始料不及的事。你可能规避了贫穷,未必能规避家庭的各种关系;你规避了复杂关系,未必能规避伴侣的人品;你规避了不良的人品,未必能规避性格的各种短板……不是不出轨不抽烟不喝酒的就是好伴侣,人性的缺陷数不胜数,每一处都能营造一个黑洞。以后步入婚姻的人会更少,因为实在太不容易了。多少人的物质条件在变,而观点还在原地;有的人看起来很完美,但过起来要人命;有的人你进步了,他却墨守成规等等。
5.生活是一门逃离的学问。纵有防不胜防的种种困境挤压着你,但若能在其中,不忘充实自己丰盈自己,便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避风港,可遮蔽那些鸡零狗碎带来的压抑感。坏处是,你回看时,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当然,人生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出现。从这个角度出发,无需问值不值得,过好自己的时光,将一切不喜欢的最小化看待,便是对自己的善待。关系的本质,其实是不指望不依靠。向自己寻找出路,永远是正道。
6.喜欢张岱,确切的说,不因他的美文,而是他生命的韧性之美。在鲜衣怒马的生活里能享受,也能在山里“骇骇如野人”般活着。为了他的精神操守,他愿意受苦,也能受苦,甚至受苦还能受出那么多的美感出来——用美文用回忆构建一个避风港来。他活成了一束光。
相比项羽就不同了。刚勇有余,而见识不足,导致缺少韧性。喜欢他的有情有义,但是出道太早,不爱读书,加上巨鹿之战带给他的巨大威望,让他染上了自负的倾向。鸿门宴中的不杀刘邦,更多是追求仁义,或者说讲究成功者的身段,而刘邦绝对会不择手段的。最后垓下之战之所以以天意作为失败的借口,归根结底是太自负,太迷信自我的力量,不从自身找原因,又讲义气重面子,终究没有卷土重来的勇气。可以说大勇与早成导致了自负,自负中又缠绕着无知,终究由认知决定了他的选择。大勇者易大折,是为悲乎。
相信吃过苦的人更有韧性。所以张岱更加可贵。
202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