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爱

已然进入二月,天气依然寒冷。但到底已经立春了,很多事物都在慢慢焕发着生机。田边偶见伏在地上盛开的小蓝花儿,树木也在慢慢往外冒着嫩芽儿,梅花大片地开了,溪水哗哗地流着,听来悦耳,这是春天的声音。
在春天里人会变得格外容易感怀。也可能是因为所阅读的一些书籍或所看的几部电影刚好和情感有关。
在毛姆的小说《面纱》里,凯蒂问沃尔特,你是不是很瞧不起我? 不是,我瞧不起我自己。你为什么要瞧不起你自己?他放下书,打量着她,似乎在把自己的思绪从遥远的地方收回来。“因为我爱你。”看到此处泪水夺眶而出,在那个语言的情境之中,在一些事情发生后,为沃尔特的这种无能为力的深情。
老电影《旺角卡门》。那天晚上,阿华希望阿娥能够留下来和他在一起。她犹豫不决,虽然她爱他,但毕竟打打杀杀的他无法给她一个稳定的未来。她的犹豫让他黯然,他慢慢走上楼消失在楼梯转角处。她走了几步,忽然站住,转身上楼随他而去…..一瞬间也让我眼睛湿润,一些时候,人们的情感总是战胜了理智。
《西雅图夜未眠》。两个并不相识的人,一个不可能的约定。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们向前,是巧合,也是天注定。他们再次看到了彼此,长时间的注视。他说,我们走吧,好吗?他们手牵手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相互凝视,微笑….只是凝视,微笑,已抵过了千言万语。
小金毛被抱在收养者的怀里,它要离开妈妈去另外一个家了。它的妈妈站在车旁,它知道这个宝宝要离开它了,它用自己的脸去蹭它,亲它,它依依不舍,它还没有给予它足够多的爱抚,它离开妈妈肯定会感觉到孤单,甚至害怕,它希望它能够记住自己的样子和气味。车子开动了,金毛妈妈一路追着车奔跑…..
几只小狗蹦来跳去一起玩耍,兴起时奔跑穿过马路。有车子开过,不及刹车,一只小狗被撞倒在路上。它躺在那里,再也不能动了,两只小狗吓得远远地观看,另一只小狗蹲在那里一直守在它的身旁……
一只鸟在树上鸣叫歌唱。如果它看到旁边有另一只鸟在倾听,它便会唱得异常起劲。他要通过歌唱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获得另一只鸟的倾心。想起曾经的梦境,一只鸟在另一只鸟的翅膀上绣花儿。
在动物的世界里,人类所具有的情感它们都有。不仅仅是动物,其实植物也是有意识有情感的。含羞草的闭合,痒痒树的乱颤,猪笼草的捕食,它们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是肉眼可见的反应,而那些似乎没有反应的,或许只是它们的反应微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而已。
想起那个巴克斯特效应实验。巴克斯特是个测谎专家,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是否植物也有意识?于是他用测谎仪与植物连接,用火靠近植物。他发现,火靠近植物时,仪器上的数值就会增加,火离开植物时,植物就会变得平静。他做了很多次不同植物的试验,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结果,因此巴克斯特坚信,植物也是有自己的意识的。
也有人做过另外的试验,让两组植物分别聆听不同的音乐,一组是舒缓宁静的音乐,一组是吵闹刺耳的音乐。一些天以后,听舒缓音乐的这组植物长势良好,听吵闹音乐的这组植物则不堪其扰以至慢慢枯萎了。
去年十月,因为出租的房子到期,我们便回去看看。看到窗前的那棵桂花树,我一下子呆住了。我拉住先生的胳膊,难过地说,桂花树死了,它怎么死了啊。
对这棵桂花树我有着很深的感情,也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它的文字。我们住在二楼,这棵桂花树刚好在我的卧室窗前。我每天早晨打开窗,都看着它,有时还会乐呵呵地触摸着它的树叶和它说话,说,你好啊。它的枝条时常会往房间里探,我便经常往外推它,把它拨出去。
那天晚上回家,想到这棵陪伴我们那么多年的桂花树竟然死了,便流下了眼泪。我和先生说,你说它为什么死了?我觉得是因为它想我们想的。我们在的时候,它是多么的有生机啊。怎么一搬离,它就死了。
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是叹息一声说,是啊,它怎么死了呢。
万物有灵。希望人类能够善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