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麦田

春秋时节,我们经常到田野中去,看田里的庄稼成片的生长,主要是小麦或者水稻,看它们从发芽到成熟,从绿油油到黄橙橙,从轻盈到沉甸甸。
风吹过,麦浪一片片的翻滚,麦子发出刷刷刷的声音。
在江南,一般是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周边的麦子开始成熟。而到了八九月份,则是稻子成熟的时候。不知道它们是否为替代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冬天种麦子,春天收获,春天种水稻,秋天收获?
以前从未想过这些,只是那么看着。
北方的小麦则是在春天播种,秋天收割。
最早的时候,我家只种植小米、黄米和高粱,后来开始引入小麦,并可以买到大米。因为只有很少的水浇地,或者只是一种种植习惯,家乡到现在也没有种稻子。
记得初中时,住宿,每周日下午上学,奶奶或者妈妈都会给我烙上一摞白面饼带上。我们便背着重重的包,小蜗牛一样,吭哧吭哧的从家里走到十多里外的学校。好友琴离我家并不是很远,但是她们那里却没有种植小麦,她从家里带的则是玉米饼,我们就相互分着吃。
麦子收割时,如果是假期,我们兄妹几个也会跟着上山干活。姐姐割麦子特别快,也特别认真,基本及得上一个大人了。另外我们三个却总是磨磨蹭蹭,边干边玩。爸爸有时和我们一起割麦子,更多时候是跟在我们后面,把割下来的麦子捆成一捆一捆的,并将几个垛在一起。
有时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我就感觉特别泄气,嘟囔着问,这得啥时候能干完啊。妈妈听见了,笑着说,这要是每天都有麦子割,割也割不完,那咱们不是发财了?
这个说法一下子改变了我的思维,割麦子的时候,我不再想还有多少等着我们去干,而是,一抓一把钱呀,每一镰刀下去都是收获。这么想的时候,就感觉确实没那么累了。
妈妈的这句话我总是记着,而且影响了以后我在很多问题上的看待方式。
由此,虽然对麦田和稻田都很喜欢,但因为曾经的这些经历,我对麦田有着更深厚的感情。自然,对一件事物的感情也会综合其它的因素,除了生活过的环境,或者是一些发生,还比如一本书或者一幅画。
对麦田的钟爱离不开梵高的麦田系列。梵高以他特有的笔触,画了几十幅和麦田有关的画,春天或者秋天,晴天或者乌云翻滚,欢快或者忧郁,绿色,黄色或蓝色交织,它们为这眼前的麦田增加了更多的诗意和幻想。
莫奈的麦垛系列也极具特色,他呈现的是麦垛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不同光线下的各种样子,非常简单的事物,被他描摹的如此迷人。
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则有着另一种忧伤和美好的愿望,小说的最后,因为妹妹,颓废的霍尔顿幻想着,有一大群孩子在悬崖边的麦田里做游戏,但附近没有一个大人,除了他,“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之前所铺垫的那些混乱浮躁和虚假的环境中,做这样一个守望者是一种纯净,让人感动,而作者想守护的,是每个孩子纯洁的心灵。
当然还有《小王子》。狐狸对小王子说,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看见那些麦子,我就会想起你金黄色的头发,麦子就会变成我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人与人之间,因为一种相互“驯服”而产生感情,因为这驯服本身而产生牵挂。自由是相对的,当你把感情倾注于某一件事物,或者某一个人身上时,就会甘愿放弃那些所谓自由,而开始享受另外的美好。
所有这些和麦田相关,都会让我对麦田更加喜爱。站在麦田边,长时间地看着,内心与之有着无限的亲近,以及油然升起的一种愉悦、宁静和踏实安稳….现在,是秋天,在老家,又到了麦子收割的季节。而在此时的我的身边,沉甸甸的稻穗开始低垂。无论是心中还是眼前,这秋天的田野总是如诗似画,金灿灿一片,柔和,而又温暖….
以下为梵高的麦田
以下为莫奈的麦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