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让孩子来敲门》有感

(2012-09-01 12:34:32)
标签:

杂谈

                                      读《让孩子来敲门》有感

    育儿可粗而任之,亦可细而导之。道术粗细之间,后代年华功业、喜怒哀乐差之远矣。成人之知实有碍孩童之智。
    《让孩子来敲门》强调:一是“导”,二是“律”。
    何谓“导”。
    “导”的第一层境界:清楚。大人与小孩沟通,表达含义要明确,不可模模糊糊,否则小孩要么自我理解要么不知所措,在行为上要么与大人期望相左要么迟缓不力。就像书中所说“我觉得你应该……”等表达不够明确;又如“你太棒了”之类的夸奖毫无意义。在夸奖时,一定要明确指出夸奖的原因,比如我们看到小孩自己穿衣服,就不要说“儿子,你太棒了!你是最乖的!”这样的夸奖苍白无力,而且不能明确指引小孩什么事情他做得好。我们可以说“儿子,你能自己穿衣服了,你做得很棒!”小孩得到的信息是自己穿衣服能够得到表扬,自然强化此意识,便逐渐能够养成自己穿衣服的习惯。
    “导”的第二层境界:节奏。既然是“导”,就要符合“势”,正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习惯与性格不可采取西药求强效,而要用中药慢调,这就是导。小孩爱看电视,因为小孩对于色彩绚丽、画面可爱、情节有童趣的电视节目都比较喜欢,而电视看多了一方面影响视力,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小孩的创造力。但是我们不能对小孩采取直接关电视拔电源的方法,这是“堵”不是“导”。在运用“导”的方法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可以归纳为“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所以可以采取这次看1小时,下次看45分钟,再下次看30分钟,以此类推,推而及广。我儿子一度特别想吃糖,如果放开吃,他能一颗连着一颗不停。我就用“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之理,改掉了他的这个习惯。我双手各握一颗糖,跟他说:“爸爸右手的糖你现在就可以拿出吃,但是左手手里的糖比右手手里的糖武功高,所以要等很久才能吃到,但是半小时之后你也能吃到它,记住啊,半小时之后记得提醒我。”类似的办法,第三颗糖他等了1小时才吃到,第四颗糖他要等两小时才能吃到,他看着闹钟慢慢走,自己等得都睡着了。之后,他渐渐很少吃糖了。在运用这个原理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用小孩可以接受的语言,最好充满童趣,利用小孩感兴趣的话题;第二,注意对小孩有意识培优补差,让优秀的保留成为自己的专长,让不足的得到弥补,完善自己的性格,一种好行为可以养成一种好习惯,一种好习惯可以形成一种好性格;第三,尊重小孩,不要把小孩当作我们的固有资产随意处理,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导”的第三层境界:一贯。今天我们跟小孩说电视只能看1小时,明天因为我们比较忙就跟小孩说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前后导向矛盾的指令,会让小孩非常困惑。有研究表明,这样的困惑最终会导致小孩不信任家长。没有信任,就没有权威感可言,没有权威感,家长自然就不会成为小孩成长中可以依赖的人生导师。教育小孩原则多变,指令混乱,就可能会带来小孩青春期与家长的隔阂。所以,教育小孩,本身也是对家长修炼的一种考验!


    何谓“律”。
    律有他律和自律,在心智成熟或性格坚毅或脾气倔强的情况下,自律能够得以很好的发挥,反过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自律行为的培养,引导小孩具有坚毅的性格。自律能力强的人,行动力强,比较守信用。在小孩自律不足时,就需要通过他律的内化来实现。有时候,一种形式或仪式的存在,其意义在于内化之引导,在宗教中尤其可见!
    他律。小孩是非观尚未养成,判断力不足以独立,所以引导很重要,但是引导有时显得太“缓”,有时显得太“柔”。在原则性问题之下,甚至涉及生命危险的情境之下,律,甚至是严厉的惩罚,也不是不可取。一般性的惩罚,我们都不会有争议,而且对小孩的惩罚我们似乎都擅长。值得讨论的是对小孩的体罚是否应该有的问题。《让孩子来敲门》一书对体罚采取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模糊处理,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小孩的体罚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只是不要滥用并掌握尺度!台湾少儿教育专家董菁教授告诉我们一则故事: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的女儿用手摸电源,他发现之后,立马把女友拉开,用竹板在女儿的手掌狠狠地打了几下,并且告诉女儿为什么打她,让她永远记住,电源不能去触碰。对孩子,我想教育应该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之上都可以商量或通过适合的方式来缓节奏引导,但是超越这条底线,让小孩知道必将受到惩罚甚至是严厉的惩罚,而这条底线的设定标准可能不外乎两点:一,保证小孩人生安全;二,保证小孩具备健康的人性(对于小孩,人性之上的礼数教育则重在引导)。另外, 大人在执行他律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尊重小孩的人格,不能侮辱小孩,他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孩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不是造成心理自卑。
    自律。小孩如果能够自律,就懂得自我管理,一般以后有一番作为的可能性偏大。如何养成小孩自律的习惯?可以从一两件小孩容易做到的事情开始,再逐步增加别的自律能力,渐渐地,小孩自我控制的性格就会变强而稳定。我们要求小孩每件事都是很自律的,难度会比较大,尤其现如今的小孩各类信息了解得比以前早但是心智成熟得比以前晚,所以对于小孩的自律,可能最好通过几件事来培养,不求量广。我儿子,今年4月眼睛查出有点散光之后,我告诉他经常看电视的危害是眼睛看不清楚,就要戴眼镜,戴眼镜是非常难受的,我把一副近视眼镜一副老花眼镜给他先后戴上,他自己都会觉得很难受。说明危害,并且让他自己体验不便之后,告诉他半年不能看电视不能玩游戏。第二天开始,他就坚持不看电视,不玩游戏,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我想,他已经具备了自律能力了。之后,他只要明白一件事情不能做的道理,或者要坚持做的道理,我相信他一定能够下决心并且去付诸实践。

    教育小孩,有很多常识性的问题,但是有更多艺术性的问题。


    http://read.360buy.com/1908/8603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