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独睡才最好吗?

标签:
情感两性健康 |
分类: 性婚篇 |
夫妻独睡才最好吗?
文/潘海
结婚三五年,甚至蜜月刚刚过,不少夫妻就不想继续腻在一个被窝里了。于是,分被、分床、分房,就成了天下夫妻的“独睡三步曲”。
那么,夫妻独睡,对于婚姻的“性福”与稳定,到底有没有好处呢?
1
古人的“独卧”说
国人自古崇尚“独卧”。
享年142岁、曾被唐高宗拜为“谏议大夫”的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是“夫妻独卧”理论的最早推广者。
在《千金翼方·养生禁忌》中,孙思邈以“彭祖之说”的名义,提出了著名的“三别”理论,即:“上士别房,中士别床,下士别被。”
将此话换成今天的语言,那就是:男士若以社会地位的高低来选择与妻子睡眠的模式,则上者不同房,中者不同床,下者不同被。
为什么要这样呢?孙思邈说得很清楚:“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所以,“独卧”是中国古代最为高尚的睡态。上自三宫六院的君王,下至妻妾成群的富贾,以至风流倜傥的文人……哪一个没有自己的独立卧房?
2
西人的“隐私”说
近代西方强调“隐私”。
相对于中国古代的“独卧”,西方的“隐私(Brandies)”概念出现很晚。
1890年,美国法学家萨莫尔·沃伦和路易斯·布兰戴斯在《哈佛法学评论》第四期上发表了《论隐私权》一文,才使西方有了“独处是一种保护隐私权利”的完整概念。而这种“独处”权利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自己之事不为他人干涉之隐私的权利”。
我们知道,西方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所以,“以空间代替围墙作为隐私调节机制”,就使夫妻之间的“独处”而成为中国百姓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也所以,西方人就有了鲜明的“领地观念”,并把个人的独立卧室视为自己的主要领地(Primary territories),即使配偶,不经允许也不能随便地侵犯。
3
今人的“分寝”说
同样主张一个人“独睡”,古代国人求的是养生,近代西人看的是权利,虽然最终的归宿都是“分寝”,但东西文化的差异,却又何其的遥远!
然而事实上,夫妻分寝的根本意义,远要比这丰富。
先说养生。夫妻之间,不做爱不同房,就能保持各自独立的起居环境,从而将双方因生活习惯不同所产生的相互干扰排除在房外,以确保双方睡眠良好。
再说权利。夫妻之间,不做爱不同房,就能相对保持独立的生活意志,从而使双方能够自由支配在自己房中或者床上的行为,以确保人格尊严的满足。
最后说性。夫妻之间,不做爱不同房,就能远化性的审美距离,引发性的新鲜感受,从而使双方积攒足够的性欲驱力,以使同房做爱的快乐更为欢畅……
所以,如果你们夫妻的婚床够宽,就请分被;如果卧室够大,就请分床;而如果房间够多,那就分房睡吧。相信你二人将少了许多龌龊,而多了不少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