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与火是最重要的两味中药

(2019-10-11 14:27:34)
标签:

分类: 中医文摘

水与火是最重要的两味中药

——不要低估了水、火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王昆文

中药的常用剂型是汤剂。任何一剂中药汤剂都需经过水、火的烹调煎煮,才能溶解混合成一罐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汁。这罐药汁中不知道含有些什么成分,也很难搞清楚它是些什么成分。(实际上中医治病的理论依据或原理也不在于这些所谓成分)它是混饨的,模糊的,就象其药汁本身黑黑的颜色一样。然而,恰恰就是这模糊而混饨的物质发挥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且往往有效(堪称神奇)。此为何故?就是因为人的疾病在多数时候往往也是模糊而混饨的,而其根源都在于阴阳不和。中药经过水、火的烹调煎煮,充分搅和化合后,就具有了调燮阴阳的作用。这就是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他们发明了这样一种既源于自然、源于生活而又确实具有实效的治病方法,福泽华夏,恩施后代。虽然说水、火二者不能相容(这是一般情况),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比如加入中药于水中熬煮一定的时间)二者却可以发生既济,使人体内外发生和谐的结果。

中医历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药食同源。而水是饮食中最重要也是最必需的一种物质,故把它应用在对疾病的治疗中就是很自然的事。即水就可以当药,或者说:水就是一种药。

古代哲学家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由此可见,老子对水是十分推崇并加以赞颂的,极言其功用之大。当然,再顽固不化的疾病在水的作用下(以柔克刚)都可能被攻破。清代医家王孟英在其著作《归砚录》中,开头就有一篇有关水的论述(水的重要性、水的卫生和凿井取水等),其眼光是很独到的。他说:“窃思人赖饮食以生,而饮食之烹饪必籍于水。水之于人,顾不重欤?”还说“止水藏垢纳污,饮之多主病”。故其号召杭浙一带居民“当以凿井为急务”。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一段关于“水”的精彩论述,应当说比《辞源》对“水”的解释更为深刻。他说:“水为万化之源”,“其体纯阴,其用纯阳”,“饮资于水……水去则营竭……水之性味,尤慎疾卫生者之当潜心也”。他本人即对“水”作了深入的辩识,故“集水之关于药食者,凡四十三种”,其中就有十一种是他所新增加的。他还在《本草纲目·火部》中说:“火者五行之一,有气而无质,造化两间,生杀万物,显仁藏用,神妙无穷,火之用其至矣哉。”故“撰火之关于日用灸芮(左加火旁)者凡十一种”,其中10种皆为《纲目》所增。

为什么煎药需掌握火候,如文火、武火,或先煎、后煎,或使用桑柴火等?还有药物的炮炙亦多离不开火,如:炒、焙、晒、灸、烧灰等,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和讲究。另外,使用艾灸(即灸法)治病也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方法,称为火攻,沿用已上千年。诗云:“捣作缠绵絮,烧来清淡香,‘法灸’记《西厢》。”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低估了水、火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在关于中药的诸多著作中,把“水、火”列入其中论述的并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缺陷。美国医学博士F·巴特曼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水是最好的药”。对他的这个观点我表示赞同。据说,他不用药,只用水治愈了三千多例病人。想来应当是可能的。

总之,这种用水、火煎煮中药治病的方法,既是中医的传统和特色,而且也有实效,应当永久地保留下去。不要说这种方法原始、古老、不科学,也不要嫌其麻烦或费时而欲抛弃它。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火,同样的,与生活浑然融为一体的中医药,也把水与火作为两种最基本、最重要、不可或缺的药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