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苑嗣文
苑嗣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159
  • 关注人气:1,1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柴胡

(2019-10-04 17:07:38)
标签:

柴胡

疏肝解郁

清热解表

升阳举陷

发现柴胡
     柴胡是我在临床处方时常用药物,无论外感内伤、内科妇科、跌打损伤,都会用到。我坚信附近的山上一定有柴胡,一直在附近的山上寻找,但始终未能寻到。仲秋的一天早晨,起得较早,去附近的金鸡岭运动。在蜿蜒崎岖山路边,在一片衰草从中,发现了点点明黄色的小花,经过查询,这就是北柴胡,也就是柴胡。我们处方只要写柴胡,药房就自然会调配 “北柴胡”。发现柴胡

    北柴胡(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DC.)也称为竹叶柴胡,是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85厘米。主根坚硬较粗大,棕褐色,茎表面有细纵槽纹,实心,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叶表面鲜绿色,背面淡绿色,常有白霜;茎顶部叶同形,复伞形花序,花序梗细,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包片甚小,狭披针形,花瓣鲜黄色,上部向内折,中肋隆起,花柱基深黄色,果广椭圆形,棕色,9月开花,10月结果。发现柴胡

发现柴胡

发现柴胡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华中各地。生长于向阳山坡路边、岸旁或草丛中。北柴胡,药用部位为根,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 ,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 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北柴胡的主根粗大、坚硬,外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常有少数侧根,它是茎丛生或单生,上部多分枝,略成“之”形弯曲。茎基部无纤维状叶柄残基物。北柴胡的茎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中部叶倒披针形,有平行脉7~9条,叶宽6~16mm。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北柴胡就是柴胡,这两者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有些人喜欢将柴胡称之为北柴胡,这主要是与南柴胡区分开。发现柴胡

     柴胡味苦,性凉。入肝、胆、脾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后世医家发挥较多,有医家认为升举阳气需要小剂量,9~15克,疏肝解郁需要中剂量,要醋炒:15~30克,解表退热需要大剂量,宜生用,30~6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民族用药
   【畲药】硬柴胡:根用于感冒,疟疾,肋痛,月经不调(《畲医药》)。
   【傣药】柴胡(德傣),全草退热(《德傣药》)。
   【蒙药】希日-子拉(宝日车-额布斯):根用于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蒙植药志》)。
    哲格仁-西日:根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疟疾,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调,脱肛,子宫脱垂(《蒙药》)。
    【藏药】斯惹色保:果实用于清热,健胃 
     南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也叫红柴胡。南北柴胡两者均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瘀之功效。由于两者植物形态非常相似,在生产上很容易混淆。
                     北柴胡与南柴胡的区别
北柴胡 南柴胡
表面 红棕色,或黑棕色. 黑褐色或浅棕黄色.
质地 硬而韧,不易折断. 较软,易折断
断面 显层片状,纤维性强. 不显层状纤维性
气味 气微香,味微苦         具败油气味.
产地 河北、河南、东北和西北各地 江苏、安徽、东北、西北各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