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通络老鹳草

标签:
老鹳草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吊线风 |
分类: 我拍我写(中药) |
老鹳草
老鹳草(学名:Geranium
wilfordii Maxim.),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生于山坡、草地、田埂、路边及村庄住宅附近。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直生,粗壮,具簇生纤维状细长须根,上部围以残存基生托叶。茎直立,单生,具棱槽,假二叉状分枝,被倒向短柔毛,有时上部混生开展腺毛。叶基生和茎生叶对生;托叶卵状三角形或上部为狭披针形,长5~8毫米,宽1~3毫米,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2~3倍,被倒向短柔毛,茎上部叶柄渐短或近无柄;基生叶片圆肾形,长3~5厘米,宽4~9厘米,5深裂达2/3处,裂片倒卵状楔形,下部全缘,上部不规则状齿裂,茎生叶3裂至3/5处,裂片长卵形或宽楔形,上部齿状浅裂,先端长渐尖,表面被短伏毛,背面沿脉被短糙毛。花序腋生和顶生,稍长于叶,总花梗被倒向短柔毛,有时混生腺毛,每梗具2花;苞片钻形,长3~4毫米;花梗与总花梗相似,长为花的2~4倍,花、果期通常直立;萼片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具细尖头,背面沿脉和边缘被短柔毛,有时混生开展的腺毛;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与萼片近等长,内面基部被疏柔毛;雄蕊稍短于萼片,花丝淡棕色,下部扩展,被缘毛;雌蕊被短糙状毛,花柱分枝紫红色。蒴果长约2厘米,被短柔毛和长糙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宿存花柱长2.5~4cm,形似鹳喙,有的裂成
5瓣,呈螺旋形卷曲。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
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
老鹳草不仅可以做药物用,还可以作为天然染料使用。
老鹳草味辛、苦,性平,归肝、肾、脾经。
功能:祛风通络,清热利湿,止泻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制成软膏涂敷。
1.《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热,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
2.《纲目拾遗》:祛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
5.《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小验方:
一味老鹳草,专治“吊线风”(老鹳草治颜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口眼歪斜)
用老鹳草一大把(大约鲜草二三两左右),洗净,切碎,水煎二大碗,头煎内服,二煎熏洗。
